中日技术谈判像一场慢速拔河,日本把轴承、光刻胶、减速器攥得死紧,我国用高铁轴承、ArF胶、五轴机床一点点往回拽。 中日在技术领域的较量,就像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拔河比赛。 对方牢牢抓住一些关键领域不撒手,而我们则不断寻找突破口,想办法一点点把绳子拉回来。 这场较量没有轰轰烈烈的战场,却暗流涌动。 轴承、光刻胶、减速器这些听起来有些“技术味”的东西,其实是两国科技实力的缩影。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让人“较劲”的关键领域。 先说高铁轴承,别看这玩意儿个头不大,直径只有半米左右,但它对高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心脏”部件。 高铁跑得再快、再稳,靠的就是这个轴承支撑整个转向架的运作。 早些年,我国高铁虽然跑出了世界领先速度,但轴承却几乎全靠进口。 尤其是日本的NTN和瑞典的SKF,这两家大厂是全球顶级玩家,拿下了绝大多数高铁轴承市场。 对我们来说,那时候高铁轴承的国产化率低得可怜,想要摆脱依赖谈何容易。 不过,我们从来不甘心受制于人。早在2000年左右,我国就开始在轴承领域发力。 洛阳的一家轴承企业率先站了出来,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在2004年造出了第一款能够用于高铁的国产轴承。 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虽然当时的产品只能支持时速250公里,但它跑出了120万公里,表现相当可靠。 后来我们不断优化技术,到了2025年,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支持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轴承。 这种轴承经过百万公里的测试,用事实证明了它不仅能顶得住高铁的考验,甚至在耐久性上还超过了进口产品。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产轴承的推广,大大降低了高铁的维护成本,维修周期也拉长了一倍多。 这一步,让我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又少了一分“受制于人”的隐忧。 再来说说光刻胶,这可是半导体制造的“命脉”。芯片制造离不开光刻,而光刻又离不开光刻胶。 全球范围内,高端光刻胶的供应格局几乎被日本垄断。 东京应化和JSR两家公司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掌握着绝对话语权。 更让人无奈的是,日本不仅技术领先,还在市场上玩起了“绑定销售”的手段,逼着芯片制造企业必须同时购买它的设备和材料。 这种操作,直接卡住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的企业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光刻胶终于在2025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一家武汉的企业率先研发出性能比肩甚至超过日本产品的光刻胶,不仅分辨率更高,使用寿命也更长。 同年,另一家国内企业宣布,国产浸没式ArF光刻胶实现了7纳米制程的配方定型,良品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的努力。 从“被卡脖子”到逐步实现技术自主,这不仅仅是光刻胶领域的胜利,更是我国科技自立的一次生动体现。 参考:东方财富网——减速器概念下跌2.68% 15股主力资金净流出超亿元
中日技术谈判像一场慢速拔河,日本把轴承、光刻胶、减速器攥得死紧,我国用高铁轴承、
豫经猎史册
2025-09-23 17:39: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