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前对儿子交代:这个人太厉害,如果你镇不住,就杀了他,此人是谁? (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在生命最后阶段对太子李治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嘱咐。 他提到有一位臣子能力极强,若新君能够驾驭,便可得力辅佐;若无法掌控,则需果断处置。 这位被李世民特意点名的人物,便是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生于山东曹州一个富裕的良善之家。 徐家世代积德行善,在当地颇有声望。少年时期的李勣不仅饱读诗书,更是对兵法国策颇有研究。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十七岁的李勣毅然加入瓦岗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瓦岗军中,年轻的李勣展现出过人的才智。 他帮助首领翟让整顿军队、筹措粮饷,使瓦岗军迅速发展至万余人。 当隋朝名将张须陀前来征讨时,翟让本想避战,李勣却献计迎敌,最终大败隋军。这一战让瓦岗军声名大振。 后来,李勣与王伯当共同劝说翟让迎请逃亡中的李密加入瓦岗。 李密的到来确实增强了瓦岗军的实力。 在李密的指挥和李勣的辅佐下,瓦岗军屡破隋军,李勣因功被封为东海郡公。 面对饥荒灾情,李勣建议开仓赈济灾民,这个举措为瓦岗军赢得了民心,短短十天内就招募到二十多万新兵。 好景不长,瓦岗军内部出现了权力斗争。 李密在宴席上设计杀害了翟让,现场一片混乱。 李勣险些丧命,幸亏王伯当及时控制局面。事后,李密为稳定军心,将翟让旧部交由李勣等人统领。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李密率部归顺。 在这个过程中,李渊特别注意到李勣的忠诚品质。 因为李勣总是将功劳归于旧主李密,这让李渊十分欣赏。 后来李密反唐被杀,李勣还特地请求为故主收殓安葬,他身着丧服,以臣子之礼妥善料理了后事。 归唐后,李勣屡立战功,先后被任命为黎阳总管、上柱国,受封莱国公,后又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 更荣幸的是,皇帝赐予他国姓“李”,从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 到了李世民即位后,为避讳皇帝名讳,又去掉“世”字,单名李勣。 贞观年间,李勣继续为唐朝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人绘制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中,李勣位列其中。李世民对李勣十分器重,有一次李勣重病,太医说需要龙须做药引,李世民毫不犹豫地剪下自己的胡须为臣子治病。 这件事让李勣深感皇恩,更加忠心耿耿。 贞观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 他特意将太子李治叫到榻前,嘱咐道:李勣才能出众,你若能驾驭得住,他将是你的得力助手;若掌控不了,就不得不除掉他。 为确保李治能够施恩于李勣,李世民故意将李勣调任外地,等新君即位后再召回复职。 这样一来,李勣自然会感激新皇帝的恩德。 李治即位后,按照父亲的安排召回李勣,并加以重用。 李勣果然对高宗感恩戴德,忠心辅佐。当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后而遭到群臣反对时,李勣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坚定了皇帝的决定。这件事也让武则天对李勣心生感激。 李勣晚年依旧为国操劳,七旬高龄还挂帅出征高句丽。 公元669年,李勣以七十六岁高龄去世,高宗和武则天都厚待其家人。 可惜后来李勣的孙子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连累家族。 武则天削夺了李勣的所有官爵,甚至派人毁墓掘坟。 直到唐中宗复位,才为李勣恢复名誉,重新安葬。 李勣一生历经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始终受到皇室的重用和信任。
李世民临终前对儿子交代:这个人太厉害,如果你镇不住,就杀了他,此人是谁? (麻
晨曦初照映心暖
2025-09-23 19:37:12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