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婚后3月丧夫,独守空房84年,因捐献国宝被奖2000万,高寿102岁。婚后三个

鲁肃聊历史 2025-09-23 21:28:45

她婚后3月丧夫,独守空房84年,因捐献国宝被奖2000万,高寿102岁。婚后三个月就守寡,102岁老人捐出大量文物,曾经外国花千金也不卖。她独自守潘家家业八十多年,为了守护文物方法用尽,外国人用黄金和房子诱惑也不换,却在解放之后打包直接捐给国家。 她不重名不重利,只是为了给这些文物找到妥善保管的地方。 她究竟是什么人,手中有这么多的国宝级文物?战乱之时又如何保护的?费尽心血就如此捐给国家无利所图? 潘家祖上就是名流之士,各个都是官场上的人,还是出了名的爱收藏,足足六七代人,每一代人都不遗余力的收藏各种古籍和青铜器。 潘家收藏文物这条路走了两百多年,谁能想到到最后居然是一个女子独自守下了这份如此庞大的家业。 潘达于原本并不姓潘,原名丁达于,出生于1906年,家中也算是书香门第,从小就被教导的知书达理。 在她18岁的时候嫁给了潘家的潘承镜,没想到结婚之后不过三个月,她的丈夫就去世了。 之后更是在一两年的时间里,公公也去世了,婆婆的身体又不是很好。 作为家中的孙媳妇,庞大的家业突然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继承了祖祖辈辈所收集的各种文物。 摆在她面前的诱惑和威胁十分多,或许是因为生在混乱的晚清,潘达于的性子十分的坚韧。 潘家收藏文物是出了名的,外国人都十分的眼馋,人们印象中女子还是比较容易说动或者威胁的,所以有一个美国人刚收到消息,就专门来到苏州,来见潘达于。 这个美国人给出了600万两黄金再加上一栋修建好的洋房,来交换潘家收藏文物中最稀有和壮观的宝鼎。 此时美国强势,威胁又加以利诱,任谁可能都会动摇,但是潘达于想都没想,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没过多久国家陷入动荡时期,日本入侵中华,为了避免珍贵的文物被抢掠偷盗,她挖了个坑,将一些重要物件埋了进去,其中就有大鼎和三十多箱不同朝代的书画。 甚至以防意外突发,她曾经亲自拍摄制作了青铜器的玻璃底片,以防未来万一遭遇不测,还能留下最基本的收藏资料。 1944年就发生过意外,埋藏大鼎的地方突然塌陷,鼎露了出来,她发现得早,立马转移了阵地,藏到了后院当中,用一些茅草盖着。 但即使是如此小心的保存,时刻关注着,在战乱的时候还是不免遗失了大部分。 光是日本人就在潘府搜查了整整七次,无下限的烧杀抢掠,还有一些青铜器没来得及藏好也被盗走了。 不幸中的万幸,在战乱结束后,这些文物当中最精华的一部分藏的比较好,最终留存下来。 局势彻底稳定之后,守护这些文物几十年的潘达于决定将它们捐给国家,为大鼎、字画等都找到了合适的归宿。 对于她来说,这些都算是身外之物,也愿意看着文物都能得到妥善的保管,为了表彰她的贡献,国家颁发了一张奖状还有2000万的奖金,但她没要钱,而是把这张奖状挂在卧室五十年。 2007年8月,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潘达于先生永远合上了眼睛,享年102岁,她对于国家文物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 《赵启斌|潘氏家族及其收藏——记著名收藏家潘达于先生》

0 阅读:22

猜你喜欢

鲁肃聊历史

鲁肃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