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让国人极为愤慨,变法图强的呼声响彻朝野。8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立强学会,宣扬变法,清廷重臣翁同龢、孙家鼐等人表示支持,其他各级官员也纷纷入会。成立大会上,与会者各出义捐作为组织经费,初次一共募得数千元,其中出手最大者为袁世凯,当场认捐500元(清末一元龙洋约合现在的250元人民币)。然而由于维新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并卷入了帝后之争,引来了慈禧太后的血腥镇压。袁世凯闻风而动,迅速做出切割,背叛了维新变法。他之前积极参与变法的行为亦被视为跟风投机行为。 作为一个典型的晚清官场中人,袁世凯参与变法是政治投机不假,但他要变法图强也并非只是做做姿态而已。1901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让清廷丢尽了颜面,一向顽固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选择了变法。1月30日,尚在西安的慈禧太后下诏命各地督抚上书言变法事。但有戊戌变法在前,督抚们都不敢上书,慈禧太后下诏催促,仍无一人上奏。4月25日,时任山东巡抚袁世凯率先打破僵局,上书变法。 1901年11月7日,清廷任命袁世凯接替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开始主持清末新政。在他的推动下,一系列比维新变法更激进的现代化改革相继出台,让袁世凯获得了许多进步人士的支持。1904年,因俄国拒不交还东三省,爱国学生掀起了拒俄运动,学生们踊跃参加义勇队,并致电袁世凯请将义勇队置其麾下,希望袁世凯能带他们疆场拒敌。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失去了后台的袁世凯很快被顽固派排挤出局。然而袁世凯的落魄遭遇并没让他失去权势,不仅北洋旧部依旧对他马首是瞻,就连革命党人都来拜会这位曾经的改革大将。因此在辛亥革命后,有许多革命党人认为袁世凯是最有能力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人物,支持他占据了革命果实。然而,面对国人的期望,袁世凯却在1915年上演了一出复辟称帝的闹剧。一个晚清的改革大将却成了民国的封建遗老,让人不胜唏嘘。 论能力与见识,若袁世凯在早一百年称帝掌权,他或许是中国的彼得大帝,若是早五十年,他或许是中国的明治天皇,但在一个共和制的民国开历史倒车,他就是一个跳梁小丑罢了。生逢两个时代的动荡与交替,晚清的袁世凯身着新式军服,大踏步的推进变法改革,获取了极高的声望。然而民国的袁世凯却又身穿龙袍,用一个愚蠢至极的决定毁掉了之前所有的功业。
两个时代的袁世凯
汉唐归来兮
2025-09-23 22:03:00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