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联合国大会9月19日的投票结果一出,以色列代表席沉默了。145票赞成,5票反对,连一张像样的弃权票都没有,反对阵营只有美国、以色列,加上三个太平洋岛国,声音小得可怜。这不是投票,这是一次对以色列外交政策的全球公审。 (信息来源:绍兴网——145票赞成、5票反对、6票弃权!中方发声) 9月19日,联合国大会内,145票赞成对5票反对的悬殊结果,不仅为巴勒斯坦的视频参会扫清了障碍,更像是一次对美式影响力的公开裁决。 这与美国过去能轻易动员数十国的外交实力形成鲜明对比。事后,他们将投票结果轻描淡写为“宣传噱头”的辩解,可在压倒性的投票结果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曾几何时,美以同盟手握巴勒斯坦问题的“生杀大权”,其无形的“否决权”横亘在所有解决方案之前。他们凭借其在外交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对巴勒斯坦问题行使一种事实上的“否决权”。 然而,近期一系列事件表明,这种权力正从根基上受到侵蚀,一个由强权垄断的时代正被粉碎,国际格局的天平正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偏转。 试图阻止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在联合国发出声音,是美国一次典型的程序性否决操作。然而,当其拒发签证的意图被识破后,国际社会用一场惊人的投票做出了回应。 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美国的否决权曾是其最坚固的壁垒。仅在9月12日,其第六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无异于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持续签发“通行证”。 然而,这条路被堵死,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为代表的外交力量,巧妙地避开了与强权的直接碰撞,转而援引由西方主导建立的《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等法律文本,直指美国作为东道国违反了国际法义务。 这一策略,成功将议题从单纯的政治站队,提升至捍卫“主权平等”这一国际法基石的高度,精准打击了美国“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重标准,使其合法的否决权反噬了自身的规则信誉。 以色列长期凭借其军事与经济实力,对地区和平进程拥有事实上的“实体否决权”。如今,这堵高墙正出现裂痕,总理内塔尼亚胡罕见地公开承认,国家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孤立”。 这种孤立不再停留于口头谴责,而是演变为实质性的脱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纷纷暂停或取消军售合同,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国际资本也开始从相关公司撤离。 同时,以色列内部的压力急剧升高。制造商协会发出“经济灾难”的警告,旅游业收入暴跌,而今年9月的大规模罢工与国防部长遭解职等高层内讧,则共同揭示了其社会内部的撕裂。 最终,也是最根本的,尽管以色列国防部长曾炫耀“加沙在燃烧”,但超过6.5万人死亡的冰冷数字,以及中东地区20多年来首次被正式确认的饥荒惨剧,让任何试图美化战争的言辞都失去了根基。 内塔尼亚胡将困境归咎于外部的“意识形态”操纵,但其国内反对派领袖亚伊尔·拉皮德一针见血地指出,孤立恰恰是其自身失败政策的产物。 当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美国传统盟友也相继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时,这不仅是外交空间的急剧压缩,更是全球认知的根本性转向。 “两国方案”正从一句空洞的口号,转变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具体行动,宣告了一个由强权垄断巴以问题话语权的时代正走向终结。 此次投票结果为后续解决巴以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它可能会促使更多国家采取实际举措,对以色列形成压力,推动巴以问题朝着更公正、合理的方向解决。
[太阳]联合国大会9月19日的投票结果一出,以色列代表席沉默了。145票赞成,5
韫晓生
2025-09-24 14:48: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