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宣布了 昨天的纽约,说不上热闹,但气氛是真不对劲。联合国大会还在开,可真正的大事发生在门外。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悄悄见了面。 没有礼宾司的引导,没有事前的通气预告。75分钟,门一关,谁也不知道里面聊了啥,但出了门,鲁比奥直接放话了。“我们已经很克制了,但别指望我们一直忍着。”这话一出,场子就炸了 没人追问 “克制” 的定义 — 毕竟过去半年,美国向乌克兰输送的 “海马斯” 火箭炮已达 300 套,对俄能源制裁的清单更新了 11 次。鲁比奥的表态更像一种刻意的 “示弱式强硬”,潜台词里藏着美国的战略焦虑。 这种焦虑早有端倪。乌克兰东部战线僵持了四个月,乌军的反攻没能撕开俄军防线,反而耗尽了北约援助的半数弹药。 五角大楼上周的秘密报告显示,美国陆军的 155 毫米炮弹库存已跌破安全线。鲁比奥敢喊 “忍着”,却不敢说 “忍不住了要做什么”— 派兵下场?国会山的共和党议员已放出狠话,再追加援助就否决年度预算。 拉夫罗夫的沉默恰恰戳中了这处软肋。俄罗斯刚与土耳其敲定新的粮食运输路线,绕开了黑海粮食协议的框架。更狠的是,克里姆林宫上周宣布重启北溪管道的维修评估,这记杀招直戳欧洲的痛处。 德国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能源成本飙升已让 37% 的制造业企业考虑迁离本土,而这些企业的订单,正源源不断流向中国的长三角工厂。 鲁比奥的 “硬话”,更像是说给欧洲盟友听的。欧盟委员会刚宣布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转头就发现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船正排队靠岸。 法国总统马克龙上周私下抱怨,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挖走了欧洲 200 亿欧元的新能源投资。此刻美俄密会,无异于给欧洲提了个醒:一旦美国要 “断尾求生”,最先被牺牲的还是他们。 这场景似曾相识。就像中美关税战里,美国把余波导向欧洲;俄乌冲突中,欧洲成了 “填坑” 的角色。鲁比奥和拉夫罗夫的 75 分钟会面,本质是一场 “利益试水温”。 美国想知道俄罗斯的底线,毕竟明年就是大选年,特朗普团队已放风要重启对俄接触;俄罗斯则想借机施压,逼美国在制裁清单上松个口子。 门内的交易或许还没谈成,但门外的信号已经传得很远。 鲁比奥说完硬话后的第二天,欧盟突然宣布暂缓对俄煤炭制裁的扩容计划。德国总理朔尔茨的发言人含糊其辞,只说 “需要考虑能源安全的整体性”。 没人点破这背后的关联,但纽约那场闭门会的余波,已经顺着大西洋暖流,飘到了布鲁塞尔的议事厅。 这次鲁比奥的硬话,或许也是在为下一次战略转向铺路 — 毕竟对美国而言,比起 “一直忍着”,更重要的是别让自己先成了被牺牲的那一个。
难怪川普在联大情绪失控,克宫突然向全球宣布:中俄达成“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川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