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崩塌,SU7Ultra车主成"最惨接盘侠"!小米内部秘密调整引猜想一个微妙

涵柏看汽车啊 2025-09-25 19:40:03

神话崩塌,SU7 Ultra车主成"最惨接盘侠"!小米内部秘密调整引猜想

一个微妙而耐人寻味的场景,正在全国的小米汽车展厅里上演:当初为了更好推销小米SU7 Ultra而组建的Ultra Master团队,已经悄然解散,这群从法拉利、迈凯伦被高薪挖来的精英销售,如今大多脱下了定制西装,开始向涌入展厅的年轻人推销起更亲民的基础款SU7。

剧情转变的直接原因,据说是SU7 Ultra的订单下降太厉害,库存车甚至都没人提。

在产品上,SU7 Ultra可以说是用参数的堆砌一举击穿市场的认知:一千五百匹马力、7分04秒957的纽北圈速……这些冰冷而暴力的数字,对于习惯了小米“性价比”叙事的粉丝来说,情绪价值完全拉满。

新车发布两小时,全年配额秒光;二手车商加价十几万疯抢。那一刻,SU7 Ultra似乎真的要成为五十万级别的“真理”。

但狂热的潮水退去后,问题开始暴露——这台性能猛兽究竟要卖给谁?

小米试图用它撬动的,是四十岁以上、事业有成的高净值人群,我们来看看这个群体的画像:他们之所以愿意为保时捷的盾徽、宝马的操控质感剁手,是因为买的早已不是单纯的“马力”,而是身份认同、社交货币和品牌信任。

让他们放弃一台舒适的宝马5系,去选择一台在市区里连油门都不敢踩深的“电动超跑”,这本身就是伪命题。

通勤代步的平庸日常,根本容不下过剩的性能(有网友称还会被系统限速)。当纽北的赫赫战功无法在晚高峰的环路上兑现时,技术溢价便迅速贬值为用户口中的“智商税”。

年轻人向往它,但买不起;中年人买得起,但不需要。

于是,小米SU7 Ultra悬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

戏剧的是,前段时间SU7 Ultra还爆出了“碳纤维机盖无法导流”事件。

小米拥有庞大的“米粉”帝国,用户相信小米,是因为它在同等价格下提供了诚实的配置。然而,当用户发现自己斥资4.2万元选配的碳纤维机盖只是一个塞满泡沫的“装饰品”时,信任的基石开始动摇。

这不再是技术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它让忠实的支持者感受到了背叛。碳纤维机盖维权群的上千名车主,共同宣告了SU7 Ultra光环的快速褪色。

当信仰开始动摇,价格的崩盘接踵而至:当初炒到六十几万一车难求,如今二手市场四十万出头无人问津。

这形成了负面循环:新车销量下滑导致二手车保值率暴跌,暴跌的保值率又让潜在新车主望而却步,最终进一步加剧了新车的销售困境。

对于一款意在树立品牌标杆的“图腾”车型而言,保值率的崩塌,无异于釜底抽薪。

面对现状,小米反应迅速:解散“Ultra Master”团队,去支援主流车型的销售。

这是一次精准的战略收缩,毕竟与其耗费资源去维护已经难以为继的高端故事,不如集中优势兵力稳住基本盘。

面子上或许难堪,但里子及时止损,这说明,小米的管理层并未被前期的胜利冲昏头脑。

不过,更深层次的问题也由此摆在小米面前:一个靠“流量”和“性价比”打下江山的巨人,究竟该如何去理解“豪华”这两个字的真正重量?

这不仅是雷军需要思考的,更是所有试图跨界而来的新玩家都必须补上的一堂必修课。

0 阅读:199

评论列表

一声叹息

一声叹息

3
2025-09-25 23:17

那些成功人士买豪车更多的是为了身份。买小米的车为了什么?难倒为了显得自己像个傻逼。

涵柏看汽车啊

涵柏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