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日本这次政坛更迭绝非简单的权力交替,而是右翼势力将军事扩张野心付诸实践

吕好的公评情感 2025-09-26 08:44:13

不得不说,日本这次政坛更迭绝非简单的权力交替,而是右翼势力将军事扩张野心付诸实践的信号,中日关系很可能面临的,或许是比过往更严峻的风暴。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一旦中日开战,结局会咋样?答案只有一个:若启战端,日本“国将不国”绝非危言! 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来在历史修正与军事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从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到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其一系列动作不仅撕裂了中日关系的政治互信,更将日本推向了触碰地区安全红线的危险边缘。若右翼领导正式掌权并将冒险政策付诸实践,所谓“正常国家化”的迷梦终将破碎——“国将不国”的结局,不是主观臆断的警告,而是历史镜鉴、实力对比与战略现实共同指向的必然。 右翼势力的危险逻辑,本质是对历史的背叛与对现实的误判。他们刻意淡化日本军国主义曾给亚洲各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将侵略历史包装成“解放战争”,用“受害者”叙事掩盖战争罪责,试图为军国主义招魂。这种历史认知的扭曲,不仅让日本在国际社会丧失道德话语权,更消解了战后和平宪法赋予日本的发展根基——战后70余年,日本正是凭借和平发展国策才实现经济腾飞,而右翼势力却妄图抛弃这一生命线,以军事扩张寻求“大国地位”,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军事布局上,右翼看似动作频频,实则暴露了致命短板:日本自卫队虽装备部分先进武器,但核心技术依赖美国,缺乏独立作战体系;24.7万的现役兵力,与中国200万现役、300万预备役的兵力规模相差悬殊;所谓“准航母”未配备固定翼舰载机,面对中国3艘航母战斗群与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构建的反介入体系,根本不具备实战能力。这种“纸面强军”的假象,却被右翼当作挑战中国的资本,足见其战略认知的荒谬。 更致命的是,右翼势力将美日同盟视为“护身符”,却沦为美国亚太战略的“棋子”与“炮灰”。日本军事发展高度绑定美国利益,从F-35战机采购到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均需依赖美国技术支持与战略指导,缺乏自主决策与作战能力。一旦爆发冲突,美国绝不会为日本的冒险行为“买单”,反而可能将日本本土变为战场前沿,让日本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反观中国,奉行积极防御战略,核心是捍卫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拥有涵盖陆、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的全方位作战体系——歼-20隐身战机列装数量超200架,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可突破任何反导系统,海军舰艇总吨位稳居世界第二。这种实力差距决定了:若日本主动挑起战事,其本土的核电站、军工基地、交通枢纽等关键设施,将完全暴露在中方精准打击之下,所谓“本土防卫”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幻想。 历史早已敲响警钟:80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凭借穷兵黩武挑战世界秩序,最终落得战败投降、被占领改造的下场;如今,右翼势力试图重蹈覆辙,本质上是用整个国家的命运进行豪赌。他们忽视了日本社会早已不具备军国主义复兴的土壤——战后和平思想深入人心,民众对战争的厌恶是主流;更无视了中国已非百年前的弱国,如今的中国有足够实力、足够决心捍卫国家利益,任何侵略企图都将被彻底粉碎。 “国将不国”的结局,是右翼政策的必然反噬。若日本右翼执意在错误道路上狂奔,等待它的不仅是军事上的惨败,更是国际社会的孤立与战后秩序的清算——联合国宪章明确禁止侵略行为,日本若发动战争,将直接违反国际法,面临全面制裁;而中日经济深度绑定,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3500亿美元,战事一开,日本经济将遭受毁灭性打击,民众生活陷入困境。 右翼势力的狂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鸿沟。日本若想避免“国将不国”的悲剧,唯有彻底与军国主义切割,正视历史、坚守和平,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发展中日关系。这不是对中国的妥协,而是对日本自身命运的负责——毕竟,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需要警惕危险势力、守护历史正义才能延续的珍宝。

0 阅读:0
吕好的公评情感

吕好的公评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