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这个胆量了,美国在军事上无非就是多了几个原子核,其它地方都不如中国。”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直接戳中了美中关系的敏感点。的确,美国核弹头数量比中国多好几倍,这是基于公开数据的客观事实。然而,核武器虽是极具威慑力的终极武器,但在当今国际局势下,它顶多是作为 “最后一张底牌” 存在,很少有人敢轻易打出。 美国的核威慑力确实还摆在那里,几千枚核弹头的库存仍是全球最庞大的核武库之一,但核武器早就成了 “用不得的底牌”。现代国际社会形成的 “核禁忌” 共识,让任何核国家都陷入 “既不能先用、也不敢不用” 的矛盾境地。 中国的有限核威慑加二次打击能力,已经足以和美国形成互毁平衡,核弹头的数量优势根本转化不成实际作战底气。 更尴尬的是美国核力量的更新困境,寄予厚望的 “哨兵” 洲际导弹项目预算从 777 亿美元飙涨到 1400 亿美元,服役时间却从 2029 年推迟到 2030 年代中期,只能靠 1970 年服役的 “民兵 - 3” 硬撑,这些半个世纪前的老导弹连零件都得拆东补西凑合用,核威慑早已显得力不从心。 常规军事领域的差距更是在不断缩小。陆军方面,美国陆军在二十年中东反恐战争中变成了擅长 “治安战” 的部队,同等规模的合成化部队里,中国合成营光炮连就有 6 门 120 毫米火炮,旅属火力还配着 27 门大口径火炮和 9 门远火。 而美国合成营只有 4 门迫击炮,旅级火力也才 18 门榴弹炮,火力密度根本不在一个层级。空军领域,美国的 F-22 面临技术老化,F-35 因追求三军通用导致 “样样通样样松”,在空战中面对歼 - 20 反而处于隐身和机动性的劣势,更别提中国六代机已经首飞,美国还停留在 PPT 阶段。 海军的比拼里,美国看似握着 11 艘航母的规模优势,但中国军舰下水速度早已实现反超,一年能下水 2 到 4 艘盾舰,美国有时全年都造不出一艘。 福建舰作为 8 万吨级电磁弹射航母,战斗力不逊于尼米兹级,055 大驱更是被公认全球最强驱逐舰,连美国新研发的 DDG (X) 战舰都得照着 055 的标准设计。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区域拒止体系,反舰弹道导弹、远程火箭军和电子战能力结合,已经把美军航母的 “安全区” 压缩到菲律宾以东海域,以前敢闯台湾海峡的嚣张劲儿早没了。 工业产能的差距才是最根本的底气所在。中国造船业产量是美国的七十多倍,钢铁产量近二十倍,这种全产业链优势在战时能快速转化为武器生产能力。疫情期间中国能迅速量产医疗物资,换到战时就是军舰、导弹的 “下饺子” 速度。 而美国军工体系问题重重,坦克发动机都凑不齐国产生产线,“哨兵” 导弹连旧发射井都不兼容,供应链断裂的问题积重难返。美国去年军费虽高,但一大半花在维持全球几百个军事基地上,真正用于新装备研发的资金寥寥无几,反而成了沉重负担。 国际格局的变化更让美国投鼠忌器。中美 2024 年贸易额超过 6900 亿美元,美国的消费电子、医药原料、稀土等关键领域都依赖中国供应,真要动武,最先受影响的可能是沃尔玛的货架。 盟友体系也出现裂缝,去年美国在亚太搞联合军演,英法德等大国都找借口推脱,没人愿意为了美国的挑衅牺牲中国市场。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后,西方军事干预的 “正义光环” 早已褪色,平民伤亡的影像传播会引发全球舆论反噬,这让美国发动战争的道义门槛越来越高。 卢卡申科的话看似尖锐,实则点透了现代战争的本质,早已不是单靠武器数量说话,而是体系、产能、后勤和国际环境的综合较量。美国剩下的不过是核威慑的空架子,常规力量、工业基础和盟友信任度都在下滑,所谓 “不敢宣战”,说到底是实力差距下的现实选择。 最后也得奉劝那些还抱着 “霸权美梦” 的西方国家:时代早变了,别以为靠吓唬人就能当老大。中国现在的实力,不是靠嘴说的,是靠一艘艘航母、一枚枚导弹、一个个自主研发的技术堆出来的,美国都没胆量跟中国宣战,其他人更别想搞什么 “小动作”,真要惹急了,谁都没好果子吃。 信源:榆树视界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与中国宣战,那是因为美国已经
烟雨评社
2025-09-26 10:43:01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