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

物规硬核 2025-09-26 15:42:24

台湾省退役将领栗正杰说,根据日本媒体的推测,解放军将来若是发起解放台湾行动,如果域外势力胆敢介入的话,那么解放军一定会是打一场反介入区域拒止的战争,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并非现代军事术语,老祖宗在《孙子兵法》里就说过“攻其所必救”,意思就是要打敌人必须得救的地方。   1946年解放战争刚开始那会儿,刘伯承、邓小平在晋冀鲁豫战场就玩了一把漂亮的“围点打援”,他们派一部分兵力去围攻长治,阎锡山一看这情况,赶紧派兵来救,结果解放军在预设好的战场把援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战术为啥能成功呢?关键就三点: 第一,得选对“围点”的目标,像交通枢纽、指挥中心这种敌人肯定得救的地方。 第二,得设计好“打援”的战场,找个山间峡谷啥的复杂地形,让援军一进去就掉进火力陷阱。 第三,得合理调配兵力,用少数兵力牵制被围的敌人,集中主力去打援军,这些道理放到现在的台海局势里,照样管用。   到了21世纪,“围点打援”也有了新花样,解放军搞了个“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把老战术和现代技术结合得那叫一个好,这个体系有三层火力网,就像给敌人布了个天罗地网。   最外层是战略层,东风 - 21D、东风 - 26反舰弹道导弹能覆盖2500公里的范围,专门对付航母,就像给航母装了“定时炸弹”。   中间层是战役层,055型驱逐舰带着鹰击 - 21高超音速导弹,能在1000 - 1500公里的距离上精确打击敌人,最里面是战术层,歼 - 20隐形战机、攻击 - 11无人机和094型战略核潜艇一起上,组成一个立体侦察 - 打击网络,1000公里内的目标,只要被发现,马上就能被摧毁。   就说2025年的“海峡雷霆 - 2025A”演习吧,解放军模拟了对台岛的全面封锁,火箭军导弹把机场跑道给炸了,海军舰艇把巴士海峡给封锁了,空军歼 - 20把防空系统给压制了,战略支援部队把指挥网络给瘫痪了。   这么一来,被围的台岛就成了“信息孤岛”,外面的援军想进来也进不来,就算进来了也打不赢。   栗正杰说的这事儿,还透露出个关键信息,现在“围点打援”可不只是打打杀杀,更是心理战和外交战一块儿上,解放军通过常态化军演,给那些想掺和的域外势力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你们要是敢来,肯定得付出惨痛的代价。   这威慑效果还挺明显,2024年美军“拉尔夫·约翰逊”号驱逐舰想穿越台海,解放军052D型驱逐舰全程盯着它,最后这美舰没办法,只能提前改变航线。   同时,中国还在经济和外交上下了不少功夫,构建了一个“战略缓冲区”,RCEP协议一签,东盟国家更愿意保持中立了,中欧投资协定一推进,欧洲议会“挺台”的底气也没那么足了,这种“军事威慑 + 经济融合”的双轨策略,让域外势力想掺和的成本变得特别高,收益却少得可怜。   台海局势这么复杂,中国就得在战略定力和战术创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方面,得继续推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通过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让两岸老百姓的心靠得更近,另一方面,军事准备也不能松懈,得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关键时候能果断出手。   还有啊,“围点打援”可不是死板的套路,得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比如说,要是美军采取“分布式作战”模式,解放军就可以换成“阻援打点”的战术,用远程火力把关岛和台海的联系切断,而不是直接和美军航母编队硬拼,这种灵活性就是东方战略智慧的厉害之处,就像下棋一样,以正合,以奇胜,在变化中掌握主动权。   历史总是有相似之处,从解放战争的硝烟到台海的暗流涌动,从冷兵器的拼杀到高超音速导弹的呼啸而过,“围点打援”这个老战术一直都在发光发热。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全不是靠堆砌武器,而是要深刻理解战争规律,坚定地捍卫国家利益,在台海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未来希望的水域,解放军正用智慧和实力书写着新的战略篇章。

0 阅读:410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