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停工“调休抵扣”?法律不允许的“小聪明”正在坑害劳动者 当台风“桦加沙”的警报拉响,广东多地的“五停”指令为劳动者筑起安全防线,但部分企业的操作却让这份“安全”变了味——把台风停工算作事假、用调休抵扣停工时长,这些看似“节省成本”的“小聪明”,实则踩了法律红线,更在悄无声息中侵蚀着劳动者的权益。 一、“停工=事假”?法律不认可的“偷换概念” 从聊天群里“停工算事假,需调休或年假抵扣”的通知,到企业将台风停工日与周末对调的“调休通知”,这些操作的核心问题在于混淆了“非劳动者原因停工”与“个人事假”的法律性质。根据《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九条,因台风等不可抗力导致的停工,属于企业应承担的经营风险,劳动者无需为无法出勤承担责任,企业必须按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 某企业人事专员要求员工以调休或年假抵扣停工时间,甚至不足部分还要走事假流程,这种做法相当于让劳动者为“天灾”买单。打个比方,若因暴雨导致道路瘫痪无法上班,企业能扣员工工资或要求补班吗?显然不能——同理,台风停工是公共安全的强制要求,绝非员工个人可控制的“事假”。 二、“调休抵扣”的深层危害:从权益剥夺到安全漠视 企业强行用调休抵扣台风停工,危害远不止于薪酬克扣。 权益层面:调休意味着劳动者的休息日被“挪用”,原本的休息权被变相剥夺。假设某员工原本计划周末陪伴家人,却因企业的“调休”被迫补班,这种安排完全违背了《劳动法》保障休息权的初衷。 安全层面:若企业默许“调休抵扣”的逻辑,可能催生更危险的倾向——为了避免调休,部分企业可能无视台风预警,强令员工到岗,最终将劳动者置于狂风暴雨的风险中。此前深圳某企业要求员工台风夜留守空地的案例,就是最惨痛的警示。 三、劳动者该如何反击?三步维权法请收好 面对企业的违规操作,劳动者并非无计可施: 1. 固定证据:保存停工通知、聊天记录(如人事专员的“事假抵扣”要求)、调休通知等书面材料,这些是证明企业违规的关键。 2. 援引法规:明确告知企业《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强调“非因员工原因停工,企业必须正常发薪,不得调休抵扣”。 3. 行政投诉:若企业拒不改正,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广东多地劳动部门已明确表态支持劳动者维权,企业违规成本极高。 四、企业合规的两个关键:算清“法律账”与“长远账” 对企业而言,摒弃“调休抵扣”的小聪明,实则是在算一笔更划算的账: 法律账: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企业若克扣工资、侵犯休息权,将面临责令改正、罚款甚至被列入失信名单的处罚,远比正常支付工资的成本高得多。 长远账:尊重劳动者权益的企业,才能留住人才、提升凝聚力。相反,靠“克扣权益”省钱的企业,最终会在人才流失和法律风险中付出代价。 台风“桦加沙”终会离开,但企业对劳动者权益的尊重不应退场。当法律为停工权益划出红线,企业的合规践行,劳动者的勇敢维权,才能让每一次台风天的停工,真正成为安全的避风港,而非权益的角斗场。 台风上班吗
“又涨知识了!”超强台风下,一居民把几十个气球绑在窗台外,随风飘荡,像过节一样,
【42评论】【9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