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选的韩国外长,几天前访华大谈中韩友好,一去美国马上翻脸 李在明亲自选的韩国外长,几天前访华还说大谈中韩友好,结果一去美国后马上就“翻脸不认人”。 在纽约举行美日韩三国外长会后,韩国外长赵显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公然对台湾问题和南海局势指手画脚,称“对台海日益频繁的破坏稳定行动表示担忧”,并“强烈反对非法海洋权利主张”。 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中方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次日严正驳斥:美日韩干涉中国内政,污蔑抹黑中国,中方坚决反对。 令人唏嘘的是,就在不到一周前,赵显还以“友好特使”身份访华,亲自向中国递交10月底将在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邀请函。 当时他言辞恳切,强调愿推动韩中关系改善。然而转眼之间,便随美日一道在涉台、涉海问题上发难,赵显的立场便急转直下。 这不仅是外交姿态的反复,更是李在明政府对华政策真实取向的一次暴露—— 所谓“平衡外交”,实则仍是向华盛顿看齐;所谓“改善对华关系”,不过是权宜之计。 更值得警惕的是,赵显并非普通官僚,而是李在明亲自任命的外交掌门人,是其核心政治盟友。 他曾任韩国经济谈判首席代表、驻维也纳国际组织代表部大使等,多年从事经贸、裁军等多样领域的多边外交工作,履历光鲜,擅长多边舞台运作。2017年文在寅上台后,担任韩国外交部第二次官,2018年晋升为第一次官。 自2025年7月出任外长以来,赵显即被视为李在明“实用外交”的执行者。然而,正是这位被寄予厚望的“资深外交家”,刚一上任便在《华盛顿邮报》专访中放风称:“中国的崛起给周边国家带来困扰”,“韩国需与美日合作,防止国际秩序受中国威胁”。 此番言论一出,立即在中韩舆论界掀起波澜。若非青瓦台总统室紧急“灭火”,直接跳过外交部出面澄清“韩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恐怕又将重演尹锡悦政府2023年因妄议台湾问题而遭中方严厉反制的外交危机。 但此次“灭火”并未改变后续走向——赵显不仅未收敛言论,反而在美日韩外长会上将对抗性话语付诸联合声明,完成了从“口头挑衅”到“行动站队”的升级。 事实证明,李在明政府的对华姿态,从一开始就缺乏诚意。尽管他在竞选期间多次宣称要“修复中韩关系”“在中美间保持平衡”,甚至以“不干涉台海”等表述争取温和派支持,但其执政团队的组成与行动逻辑,早已预示了方向。 任命赵显本身,就是一种信号:一位长期活跃于西方多边体系、亲近美日安全架构的外交官执掌外务省,本身就说明李在明更看重的是“与美协调”,而非“与中国和解”。 而此次美日韩联合声明的内容,几乎完全复刻美国对华战略叙事:将中国正常的国防活动污名为“破坏稳定”,把中国在南海的合法维权说成“非法主张”,甚至鼓吹“台湾应参与国际组织”,实质是为“台独”分裂势力撑腰。 这些措辞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也触碰了中国的主权红线。 作为东道主即将主办APEC峰会的韩国,本应秉持中立与促进对话的立场,却主动充当美国遏华战略的“传声筒”,无疑是对区域和平稳定的不负责任。 中方的态度始终清晰而坚定:听其言,观其行。李在明上台之初释放的“改善关系”信号,曾让外界抱有一丝期待。但随着赵显接连出招,尤其是借三边机制介入中国内政,这种期待正在迅速消退。 历史早已证明,韩国无法在安全上依附美国、在经济上依赖中国的同时,还能左右逢源。十年前因“萨德”入韩导致中韩关系骤冷的教训犹在眼前。 如今中国经济体量更大、反制手段更多,若韩国执意在涉华核心利益问题上挑战底线,后果只会更加严重。 当前,中韩贸易额占韩国外贸总额近四分之一,半导体、汽车等行业对华依存度超40%。在韩国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任何恶化对华关系的举动,都是对本国国民福祉的背叛。 李在明若真想实现“务实外交”,就应明白:真正的务实,不是在中美之间搞文字游戏,而是尊重中国的主权与安全关切,停止跟随美国对中国进行围堵施压。 10月底的APEC峰会将是李在明的首次大考。作为东道主,他是否有勇气拒绝美日的胁迫,是否敢于主持公道、维护区域稳定,将直接决定中国对其政权的信任程度。 若继续纵容赵显之流在反华道路上狂奔,那么所谓的“尽快改善韩中关系”不过是一句空话,而李在明本人,也将成为继朴槿惠、尹锡悦之后,又一位因战略误判而付出代价的韩国领导人。 外交没有中间道路。亲华或反华,终究要选一边。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李在明选的韩国外长,几天前访华大谈中韩友好,一去美国马上翻脸 李在明亲自选的韩国
碧水荡漾灵动
2025-09-26 18:08:10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