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日本数次侵略中国,放弃对日索赔是错误的,这会导致日本人更加猖狂,中国人应该彻底放弃儒家思想,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 一个国家的“文化骨架”真的能被外力拆散重塑吗?看看日本就知道了。 几千年来,它沐浴在中国文化圈的光辉下,学汉字、习禅宗,但始终是它自己,可二战后短短几十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它却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剧变。 用绝对的威慑让你明白谁才是老大,这招美国人玩得炉火纯青,麦克-阿瑟将军和日本天皇的那张合影就是经典,一个高大挺拔,一个瘦小拘谨,所谓“神”与“人”的等级,在这一刻被直观地颠覆了,这对当时把天皇当神崇拜的日本人来说,冲击力可想而知。 光有视觉冲击还不够,还要天皇亲自开口,发表“人间宣言”,承认自己只是个凡人,不再是什么神。 作为国家宗教的神道教也被废除了国教地位,这一套组合拳,等于直接抽掉了日本国家叙事的精神龙骨,让整个民族信仰瞬间真空。 为什么这种强硬手段这么管用?因为有些文化就是“畏威而不怀德”,你跟他讲仁义,他觉得你软弱,你一巴掌拍下去,他反而服服帖帖。 精神信仰的废墟上,必须马上植入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美国全面接管了日本的教育、舆论和经济。 他们直接插手教育体系,让老师们批判自己的传统文化,同时在课程里塞满了美式的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据说那一代日本学生的汉字书写和算术能力都下降了,文化传承的根被悄悄削弱。 媒体口径更是被牢牢控制,报纸电视天天宣传,美军驻扎是为了“保护日本”,把占领者塑造成了带来文明进步的使者。 这种舆论引导的效果有多好?1951年麦克阿瑟离任时,竟然有二十万日本民众上街送行,当时的首相甚至公开表达不舍,这简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完美范例。 最狠的还是经济上的锁喉,1985年的一纸“广场协议”,让日元急速升值,日本引以为傲的出口产业瞬间遭到毁灭性打击,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泡沫的疯狂与破灭,日本经济从此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停滞,直到今天,日本的经济命脉很大程度上依然攥在美国手里。 当精神和系统都被改造后,变化就会渗透到社会的毛细血管里,甚至改变一个民族的气质。 战后日本的娱乐产业,在美国扶持下,诞生了杰尼斯这样的偶像工厂,社会上传统的“硬汉”形象不再吃香,一种更柔和、甚至被形容为“娘娘腔”的男性审美开始流行,当木村拓哉这样的顶级偶像都开始代言口红时,就知道,整个社会的风向彻底变了。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一些社会观念的流变,比如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曾推广一种“婴儿体重越轻越好”的说法,导致孕妇被严格控制体重。 媒体又在宣传“高个子女性没有吸引力”,这些说法是否真的导致了日本新生代平均身高下降,这背后反映出的文化渗透,其深度和广度令人不寒而栗。 回过头看,中国对日本上千年的文化影响,像是“嫁接”,丰富了它的枝叶,而美国这几十年的改造,更像是“转基因”,直接改变了它的内在基因。 这告诉我们,在“丛林法则”盛行的国际关系里,单纯的善意和仁慈,效果往往非常有限。 放弃战争索赔这样的君子行为,在某些对手眼里,可能只是软弱可欺的证明,手里没有一根足够粗的棍子,你的善良一文不值。 以上信息来源于澎湃新闻 “帝国”崩塌,IP永存:后杰尼斯时代的偶像IP叙事策略
为什么总说二战打光了苏联一代人,而没有人说打光中国一代人?不仅是苏联,德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