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讨好美国,一国对华加征重税,中方兑现警告,开始下重手 墨西哥突然对中国汽车下

飞天史说 2025-09-27 14:41:00

为讨好美国,一国对华加征重税,中方兑现警告,开始下重手 墨西哥突然对中国汽车下了狠手,关税一口气加到50%,还把不少中国商品一并拉进了“黑名单”。 这种非常规操作,直接把外界的预期打了个对折,毕竟之前大家都盯着欧盟和美国谈判桌上的“中国牌”,谁能想到第一个真正下场的,偏偏是和美国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墨西哥。 大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对墨西哥步步紧逼关税大棒,墨方此时突然亮出重税,怎么看都有点“投名状”的味道。 这场大戏里,墨西哥到底是为自家产业撑腰,还是顶不住美国压力?而中国这边,过去说得明明白白:谁要拿中国利益做交易,别怪我们手下不留情。现在,真刀真枪地兑现了。 墨西哥政府这一次可谓“官腔”十足。总统辛鲍姆和经济部长轮番上阵,说加税是为了保护本土汽车产业,捍卫几十万个就业岗位。 听起来很“爱国”,毕竟汽车制造业在墨西哥确实是顶梁柱,占了制造业的大头。 墨西哥还摆出一副“我只是自家门口建栅栏,跟美国没关系”的姿态,坚称一切出于本国利益考量,绝无受外部胁迫。 其实,外界都明白,这只是一层表皮。特朗普上台后,关税大棒挥舞得比谁都勤快:2月刚刚敲定25%的关税,3月又放话要搞50%的惩罚性关税,7月干脆直接威胁30%的新税率。 这一套操作下来,墨西哥要是不表点态,后果可想而知。 美国那边的算盘打得精明,反复警告墨西哥不能用中国零部件组装产品再出口到美国。 美国智库的专家都明说了,这次墨西哥加税,根子还是在美国压力。美国担心中国企业绕道墨西哥,钻北美自由贸易的空子,特朗普团队用关税逼着墨西哥必须站队。 这种背景下,墨西哥这波加税,怎么看都是在10月底关税暂停到期前,赶紧向华盛顿递上“投名状”,希望能换个好价钱。说是为本国利益,其实更多是被大国博弈裹挟着往前走,左右都是难题。 对中国来说,这种“拿中国说事,讨好美国”的操作早就警告过了。 今年6月底,正值美欧谈判最激烈的时候,中国商务部就已经话说得很明白:谁要是以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去跟美国做交易,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理。 商务部发言人用词很硬,警告一旦发现类似举动,反击绝不会手软。这不是针对墨西哥,而是对所有蠢蠢欲动的国家敲响警钟。事实证明,这次墨西哥加税一出,中国很快就亮出王牌。 9月25日,中方两道措施接连落地。第一步,对墨西哥的贸易投资壁垒启动调查。 这个动作说白了,就是要查查墨西哥的限制措施符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矩,为后续可能的诉讼和对等报复提前埋下伏笔。 第二步,直接对墨西哥和美国出口中国的碧根果启动反倾销调查。这一招选得很讲究,碧根果可是美国和墨西哥农产品里的“拳头货”,中国一动手,等于把两个“连体婴”一块捆上。 中方这波操作,既是对墨西哥的警告,也是给其他“跟风者”敲个警钟:想跟着美国一起薅中国羊毛,那就得做好被反薅的准备。 墨西哥这波操作,真要算账,账面上未必合算。加税表面看是保护了本土产业,实际却可能给自己埋下雷。 中国的原材料便宜又好用,墨西哥汽车厂离了中国钢材铝材,成本直线上升。车价一涨,竞争力就掉了,消费者也要多掏钱。 经济学家都看得明白,保护主义玩久了,反噬的是自家饭碗,搞不好还要加剧通胀,最后鸡飞蛋打。 中国这边,立场一直很清楚。多边贸易体系是中国一贯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含糊。中国反对任何形式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这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要用实际行动说话。 新华社评论也提到,中国不会让别国以中国为筹码去跟美国做交易。墨西哥这波操作,等于把自己推向了风口浪尖。 美国这一招,看似一箭三雕。既给墨西哥施加压力,也试图把北美打造成对华贸易的“铜墙铁壁”。 美墨谈判一旦按照美国的剧本走下去,后续欧盟、东南亚等地是不是也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美国希望通过“连坐”机制,逼着区域内的国家都站队。 这种做法,短期内或许能压缩中国的市场空间,长期看却会放大区域内国家的分歧。 墨西哥对华加税的这一出,敲响了一个大大的警钟。谁要把中国当筹码,换取美国的让步,结局很可能两头都不讨好。中国不是没有脾气,也不是没有手段。 接下来的美墨关税谈判,以及中国的贸易调查进展,才是决定这场风波是缓和还是升级的关键。 贸易规则需要大家一起守,保护主义这条路,走久了只会越走越窄。全球格局终归还是要回到开放、合作、非歧视的正道上,各方才能分到真正的红利。 参考资料:商务部:对原产于墨西哥和美国的进口碧根果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2025-09-25 20:46·人民日报

0 阅读:90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