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伊朗刚刚正式宣布 9月27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一纸通稿:立即召回驻英、法、德三国大使。理由直白——三国滥用伊核协议里的“争端解决机制”,想复活早已被联合国安理会取消的制裁条款。 这纸召回令,甩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清脆响亮。哪儿是普通的外交抗议,分明一记耳光抽在西方的外交棋局上。 召回大使,外交领域里近乎撕破脸的狠招,伊朗用得毫不犹豫。欧洲那三位大概正端着咖啡读早报,没想到德黑兰的回击来得这么干脆,连缓冲的台阶都懒得给。 伊核协议这些年,活像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2015年各方签字的墨水还没干透,2018年美国一甩手退群了,欧洲几国嘴上喊着“挽留框架”,实际脚步却悄悄往华盛顿那边挪。 如今又搬出“争端解决机制”,表面说是为了“把伊朗拉回谈判桌”,底牌分明想重启制裁大棒。这套路数,伊朗早看腻了。你说这是维护协议?明明是把协议当提线木偶,线头全攥在自己手里。 伊朗这次的反应,狠劲儿里藏着深意。过去或许还会周旋几轮,发声明、开会议、逐条反驳。现在直接召回大使,等于把对话通道掐断一半。 这不是冲动,是积压多年的不满找到了出口——欧洲一边声称独立于美国政策,一边又跟着制裁的鼓点跳舞。 德黑兰这招召回,撕开了那层虚伪的面纱:既然你们不愿平等对话,那干脆都别演了。 国际棋局上,欧洲三国这步棋走得实在不算高明。想借机制施压,反而逼得伊朗把桌子掀得更响。中东的火药桶已经够烫手了,再加一把制裁的火,恐怕烧到的不仅是区域稳定。 伊朗手里难道没牌?浓缩铀的进度、地区代理人的网络,哪一张打出来都够西方头疼。欧洲似乎忘了,外交不是单方面的命令,而是双向的博弈。 回望伊核协议签署那年,奥巴马政府笑着握手,欧洲媒体欢呼“外交胜利”。 如今再看,那份协议更像一张渐渐褪色的旧照片。伊朗这次召回大使,无异于往照片上泼了墨——不是不想谈,是受不了永远被当成棋子。 欧洲若真在乎协议,就该停下这种“一边举橄榄枝、一边藏匕首”的双面游戏。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场外交风暴背后,是信任的彻底崩塌。伊朗用最传统也最激烈的方式告诉世界:主权国家,不吃威胁这一套。 接下来华盛顿、伦敦、巴黎和柏林的会议室里,恐怕要掀起新一轮紧急磋商。但磋商若还是老调重弹,下次伊朗甩出来的,恐怕就不只是召回令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德国垮了,法国崩了,英国也开始游行了!欧洲出了什么问题?俄罗斯为什么仍然很稳?一
【2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