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两国彻底闹翻了!印媒惊呼:中方对印实施全面“卡脖子”!印度急了:为何根本不给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8 11:20:54

中印两国彻底闹翻了!印媒惊呼:中方对印实施全面“卡脖子”!印度急了:为何根本不给活路? 印度电动车市场这几年确实火得发烫,2020 年销量还不足 10 万辆,到 2024 年就冲到了近 150 万辆,四年翻了十五倍的增速看着着实亮眼。 这背后少不了印度政府 FAME-II 方案的推波助澜,为了刺激本土制造,这个政策给经过认证的电动两轮车足足补贴 120 美元,补贴后车价几乎腰斩,老百姓愿意买,厂家也跟着扎堆入场,眼看着就要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可热闹背后藏着个致命的问题,所谓的 “本土制造” 压根没扎下根,核心部件全得靠进口,尤其是锂电池和稀土磁体,简直就是印度电动车产业的 “命门”。 而这 “命门” 恰好攥在中国手里。根据印度议会《2024-25 年经济调查》报告里的说法,印度电动汽车生产的进口度特别高,光 2024 年一年,印度就从中国进口了价值约 70 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电池和磁铁,这些部件直接关系到整车能不能造出来。 先说说锂电池这块,现在全球每 3 辆新能源车就有 1 辆用的是中国宁德时代的电池,中国前六大动力电池企业加起来占了全球 67.1% 的市场份额,这种优势可不是短时间能追得上的。 印度最大的车企塔塔汽车之前一直用自家子公司的电池,可后来发现性能跟不上,还是得转头向中国企业采购,连他们子公司造电池用的电芯,都得靠中国国轩高科供应。另一家大厂马恒达更直接,旗下车型的电池单元干脆就是比亚迪生产的。 印度不是没想过自己造电池,政府已经批了 18.7 亿美元专项资金,要建锂电解基地,还和智利签了协议拿盐湖勘探权,甚至搞了战略储备想存够 90 天的用量。 可这些动作见效太慢,就算一切顺利,到 2030 年本土锂加工能力才可能达到 15 万吨 / 年,现在连最基础的电芯量产都做不到,根本没法满足市场需求。 稀土磁体的情况更棘手。电动车电机里必须用稀土磁体,而这东西的核心技术全在中国手里。中国不仅加工了全球 91% 的稀土,提炼纯度还能达到 99.99% 以上,可印度呢? 虽然手里有 690 万吨稀土储量,排世界第五,却连像样的加工链条都没有。印度国有稀土企业一年只能加工 1 万吨稀土,提炼出的产品纯度才 82%,连磁铁都造不出来,完全是废品级别的。 印度最大的稀土磁铁进口商 Sona Comstar,上一年光从中国就买了 120 吨磁铁,主要给特斯拉供货。 这家公司之前喊着要搞本土生产,结果试产计划一推再推,从 2025 年量产变成了 2026 年年中才敢试产,负责人最后也承认,目前根本没有替代中国的能力。 2025 年 7 月印度进出口银行的报告说得更实在,就算现在全力推进,稀土项目真正能规模供应至少还得等 5 到7年。 因为这些核心部件跟不上,印度汽车产业链已经出现了问题,2025 年上半年就有车企因为稀土短缺被迫减产。 印媒喊着 “中方卡脖子”,可实际上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并不是专门针对印度,只是印度自己的产业链太脆弱,一遇到风吹草动就扛不住。 中国企业能从稀土开采一直做到终端磁体制造,上下游全打通的能力,印度短期内根本学不来。 其实这事说到底,根本不是中国不给活路,而是印度的 “本土制造” 口号喊得太响,实际基础却没打牢。想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没有核心技术,又没有完整产业链,光靠补贴和口号根本撑不起来。 全球供应链是几十年形成的,中国的优势是技术、产能和成本控制共同堆出来的,不是想替代就能替代的。 现在印度一边着急找中国企业补货,一边又砸钱搞本土研发,可技术瓶颈哪是那么容易突破的。这种既要又要的心态,最后可能耽误了市场机会。 大家觉得印度能在五年内建起自己的锂电池和稀土加工产业链吗?要是真跟中国供应链脱钩,印度的新能源梦还能实现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19

猜你喜欢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