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给乌克兰的武器援助有了新动静,20亿美元已经批下来了,另外100亿美元正按流程走。 7月14日,川普在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正式宣布,乌克兰将获得价值100亿美元的美国先进武器。而且只是作为第一援助方案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以后还有。 这笔刚敲定的 20 亿美元援助,可不是简单的弹药补给,清单里藏着不少针对性很强的装备。最受关注的是 “爱国者” 防空系统的配套导弹,要知道泽连斯基不久前才公开承认乌军 “几乎没有‘爱国者’导弹了”,这些新弹药刚好能补上防空缺口。 除此之外,还有用于无人机作战的精确制导炸弹、M1A1 主战坦克的维修配件,以及一批反装甲导弹,这些都是当前乌东前线消耗量最大的装备类型。 美国国防部已经透露,首批物资从 9 月中旬就开始启运,通过波兰的物流枢纽分批送抵乌克兰,其中 “爱国者” 导弹在 9 月底前就能完成部署。 更值得留意的是那笔正在走流程的 100 亿美元,这笔钱的用途划分比 20 亿美元更细致。根据美国国会披露的草案,其中 38 亿美元会直接用于采购新武器,包括 F-16 战机的零配件和升级服务。 要知道乌克兰去年刚从北约国家拿到 F-16,却一直受困于维修和配件不足的问题,这次专项拨款正好能解决这个难题。还有 27 亿美元将用于补充美军自己的武器库存,毕竟前两年持续援乌已经让美军部分弹药储备降到了警戒水平。 剩下的 35 亿美元则分配给了战场情报支持和人员培训,比如扩大 “星链” 卫星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及在德国的基地为乌军飞行员提供 F-16 实战训练。 不过这笔援助从敲定到落地还有不少变数。美国国会的流程可不简单,需要经过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审议、全院投票、参议院复核等多个环节,按照以往的经验,整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个月。 而且当前美国国内对援乌的分歧不小,有议员已经公开质疑 “援助是否真的能改变战局”,毕竟过去两年多美国累计提供的军事援助已经超过 450 亿美元,却没能让乌军在战场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更有意思的是,这笔钱的实际流向也藏着门道,比如 100 亿美元里的采购资金,最终会大部分流入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美国军火商口袋,相当于绕了一圈又回到了美国本土企业手中。 俄罗斯方面已经给出了强硬回应。国防部长绍伊古明确表示,俄军会加强对西方援乌武器的打击力度,同时扩大本国武器生产规模以应对局势。 事实上,俄军早就有针对性的战术,之前就多次用 “伊斯坎德尔” 战术导弹摧毁过乌军的 “爱国者” 发射车,对于新到位的装备,大概率会用无人机侦察定位后实施精准打击。 有军事专家分析,这些新援助或许能缓解乌军的燃眉之急,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战场态势,毕竟俄军目前在火炮和无人机数量上仍占据优势。 乌克兰国内的反应也很复杂。前线士兵对新装备的到来自然期待,有乌军军官接受采访时说 “每一批防空导弹都能减少平民伤亡”,但普通民众更关心的是援助背后的代价。 毕竟美国的援助不少是贷款形式,未来乌克兰需要用矿产资源等进行偿还,这种 “以资源换武器” 的模式已经引发不少担忧。泽连斯基则强调这笔援助 “加强了美国的领导作用”,但他也承认,要想守住现有防线,至少还需要持续一年的武器补给。 从 20 亿美元的紧急驰援到 100 亿美元的长远规划,美国的援乌节奏看似紧凑,实则暴露了战局的僵持现状。 这些武器能在短期内为乌军注入动力,但能否改变冲突走向,还要看后续援助的落地效率,以及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实际博弈。而美国国内的政治博弈、军火商的利益诉求,更让这场跨越重洋的援助充满了复杂的现实考量。 100亿美元军援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较量的开始。最终胜负不取决于当下获得多少套爱国者系统,而在于各方耐力的比拼。 信源:中国新闻周刊网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3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