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的枭龙生产线没那么简单,其实该给的不该给的已经很完善了。巴基斯坦不能生产发动机,也没有雷达、导弹,但是机体机身蒙皮加工已经没有问题了,这个技术土鸡以前是没有的。 说起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斗机生产线,这事儿可没表面上那么直白。枭龙,也就是JF-17 Thunder,是中巴两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搞的联合项目,本来是为了让巴基斯坦空军摆脱对美制F-16的依赖,弄出一款自己能生产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到现在,这条生产线在巴基斯坦的卡姆拉航空综合体里运转得挺稳当,但你得明白,它不是全能的。巴基斯坦自己搞定的是机体和蒙皮这些结构件加工,发动机、雷达和导弹这些核心玩意儿还得靠外面买。这套组合拳打下来,该转移的技术都转移了,不该给的也藏得严实,土耳其那边拿到手,能省下好几年摸索时间。 先聊聊巴基斯坦在JF-17上的实际家底。生产从2009年正式启动,巴基斯坦航空综合体负责58%的机身部件,包括前机身、机翼和尾翼这些关键结构。中国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管剩下的42%,主要是后机身和一些集成部分。到2025年,巴基斯坦年产能能到25架左右,早年是16架起步,逐步上来的。机体加工这块,他们从零学起,现在已经熟练了。蒙皮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加工精度高,表面光滑度控制在毫米级,气动布局优化得不错,能扛住高G机动。焊接和铆接技术本土化,热处理和涂层防腐蚀也掌握了。这些是基础工业积累的结果,巴基斯坦从上世纪80年代的简单维修起步,靠中方指导,一步步建起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线。 但发动机是硬伤。JF-17用的是俄罗斯的RD-93涡扇发动机,推力7吨多级,巴基斯坦压根儿没生产能力。2007年中俄签协议,允许从中国转出口150台给巴基斯坦,之后续签过几次。组装时直接从供应商那儿拿成品,巴基斯坦只管安装和维护。这东西技术门槛高,涉及高温合金和精密叶片,巴基斯坦工业底子薄,暂时摸不着边。雷达也类似,早期的Block 1用中国南京研制的KLJ-7脉冲多普勒雷达,能探空40目标,地形跟踪也行。但Block 3升级到有源相控阵雷达,还是进口的,巴基斯坦参与组装,但核心芯片和算法是中国提供的。导弹就更不用说了,PL-15超视距空空导弹、SD-10中距导弹、C-802反舰导弹,全是中俄系产品,巴基斯坦空军用得上,但生产线一条都没有。简单说,巴基斯坦的强项是机体这些“皮实货”,能组装出完整飞机,但高精尖部件得外购,这也是为什么生产线出口时,只带结构技术,不带全套。 土耳其这边,情况就更有意思了。他们以前在战斗机制造上,主要是维修和改装,自己的Kaan第五代机还在研发中,进度慢,资金压力大。机体蒙皮加工这种技术,土耳其工业基础不算弱,但航空级精度以前确实缺口大。巴基斯坦的JF-17生产线,正好补上这个。2023年底,土耳其媒体报道军方在评估JF-17,考虑引进作为过渡机型。不是简单买飞机,而是谈技术转移和本地化生产。巴基斯坦国防生产部长公开说,土耳其对JF-17感兴趣,能提供全套支持。这不是空谈,JF-17的机体设计用了很多新材料和加工工艺,比老F-16生产线先进,土耳其拿到,能直接跳过早期试错阶段。 为什么说该给的不该给的都完善了?因为巴基斯坦在转移时,只给结构件生产线和技术手册,不包括发动机许可、雷达源代码或导弹配方。这些敏感货,国际条约管得严,巴基斯坦自己都得从中国或俄罗斯买授权。土耳其得到的是“有无”解决方案,能建起自己的组装厂,生产机身蒙皮,剩下的部件继续进口或自研。举例,土耳其的TAI公司有组装经验,但JF-17的复合材料蒙皮成型,他们以前没大规模用过。巴基斯坦提供蓝图和培训,土耳其工程师去卡姆拉学,回来就能上手。这套技术,对土耳其价值大,节省至少10年时间。想想中国自己的路子,从米格-19全套技术入手,搞定米格-21花了近20年,后来工业进步,模仿苏-27只用10年,出歼-16又10多年。土耳其工业比巴基斯坦强,但起步晚,JF-17生产线正好当跳板。 2025年,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搞起三边防务框架,阿塞拜疆签下40架JF-17 Block 3的合同,总值46亿美元,这是巴基斯坦史上最大军售。飞机从巴基斯坦生产,但导弹用土耳其的Gökdoğan超视距空空导弹,整合测试在三国间协调。这不是土耳其直接拿生产线,而是通过阿塞拜疆订单,拉动技术流动。巴基斯坦提供机体部件,阿塞拜疆组装时用土耳其导弹,间接让土耳其熟悉JF-17平台。报道说,土耳其支持这个交易,还谈投资包,2亿美元左右,用于巴基斯坦工厂升级。阿塞拜疆空军急需替换老苏-25,从16架增到40架,部署在巴库基地,强化对亚美尼亚的威慑。整个链条里,巴基斯坦的蒙皮加工技术成了关键,土耳其借此练手,以后可能自产类似部件。
这就是中国歼-10C带来的自信!巴基斯坦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敲桌子了:敌人带着傲慢
【6评论】【6点赞】
鱼满舱
当初建生产线的时候连欧美都看得直摇头。什么都敢给,简直是扰乱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