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定了?高市早苗民调反超,结果自己把自己玩进去了9月26日,高市早苗以34%的支持率反超小泉进次郎冲到首位,不少人都以为日本要出第一位女首相了。但懂日本政坛那点门道的都清楚,这哪是风光,分明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典型的把一手民调好牌给打歪了。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历来是决定首相人选的关键战场,这次2025年10月4日的投票尤为引人注目。前首相石破茂于9月7日宣布辞职,理由是美日关税谈判结束视为自然节点,这直接引发党内权力真空。 五位候选人迅速浮出水面,包括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林芳正、小林鹰之和茂木敏充,他们在上次2024年选举中均落败,此番卷土重来,竞争激烈。选举机制设计独特,第一轮将国会议员票与地方党员票各占一半,总票超过700张,需过半才能胜出,否则进入第二轮,地方票缩减至47张,议员票的368张成为主导。 自民党内部派系力量强大,如麻生派掌控54张票,能轻易影响走势。这种规则强调党内共识而非单纯民意,过去多次证明基层呼声高并不等于最终胜利。候选人们从9月22日正式宣布参选起,便展开密集活动,阐述政策以争取支持。 9月26日的一项民调显示,高市早苗以34%的支持率超过小泉进次郎,跃居首位,这让许多观察者认为日本可能迎来首位女首相。高市的支持主要来自普通民众和保守派基层,她强调积极财政政策,通过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并坚持对华强硬立场,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宣称继承安倍晋三路线。这种定位在地方党员中获得认可,推动她的民调上升。 然而,自民党内部调查却呈现相反图景,小泉在党员支持率高达72%,高市仅22%,差距悬殊。这反映出她在议员圈子中人脉不足,派系领袖们对她的激进主张持谨慎态度。麻生太郎去年曾支持高市,这次转为观望,并与菅义伟讨论转向小泉,显示派系动态已变。高市的强硬外交还引发外部疑虑,美国特朗普团队不青睐可能搅局亚太的领导人,更偏好如小泉般有留学背景、易于配合的候选人。 小泉进次郎虽遭遇团队指导支持者发好评邮件的丑闻,26日他公开承认并道歉,但未退选。这件事一度登上热搜,引发退选呼声,可他凭借党内网络稳住阵脚。菅义伟公开表示愿托付重任给他,阵营积极制定竞选纲领。小泉注重妥协,在议员中积累人缘,相比高市的刺头形象,更被视为可控选项。 自民党大佬们优先考虑平衡派系利益,避免经济或外交失控,日本当前债务高企、老龄化严重,需要稳健领导而非激进改革。高市的策略侧重讨好基层,却忽略与派系谈判职位分配,这让她在党内显得不可预测。历史案例如2021年河野太郎民调领先,却在第二轮议员票被岸田文雄逆转,249对131的票差直接定局。高市当前处境与之相似,基层优势难敌议员关卡。 选举进入冲刺阶段,党内联合已现端倪。高市可能凭地方票进第二轮,但议员票将成为她的绊脚石。派系领袖们倾向选择不生乱子的安全牌,小泉的负面虽存,却未动摇其核心支持。日本政坛向来注重美国态度,高市的反华姿态被视作潜在风险,而小泉等人的国际经验加分不少。多数媒体预测选举或进入决胜轮,高市早苗与小泉进次郎的支持率相对领先,但最终结果取决于派系博弈。 自民党地方支部中,近70%执行者支持加强外国人土地购置管制,这反映党内保守倾向,却也凸显高市主张的局限性。投资者关注高市若胜出,可能扩大财政支出,对市场影响深远,但党内阻力让她胜算渺茫。这场选举本质上是圈内游戏,民调好牌若打歪,结局往往事与愿违。 自民党总裁选举规则几十年未变,始终以派系利益为核心。高市早苗的激进行径虽拉拢保守选民,却让大佬们担忧外交经济失稳。美国正调整亚太战略,需要日本领导人听话配合,小泉的背景更符合这一需求。高市被质疑在某些陈述中不准确,进一步削弱信誉。小泉的刷好评事件虽闹大,但党内人脉助他渡过难关。其他候选人如林芳正,也在民调中占19.5%,但整体落后。 选举前夕,候选人们通过联合记者会和政策辩论展示立场,高市的财政扩张论调虽接地气,却未说服议员。日本经济面临通胀压力,债务负担沉重,选民期待务实方案而非口号。 距离10月4日投票仅剩几天,高市早苗的民调优势难掩党内弱势。派系如麻生派的态度转变,预示第二轮联合对付她的可能。小泉虽有丑闻,却被视为世代交替的象征,获更多议员青睐。日本媒体分析,这场角逐或重现2021年逆转戏码,高市基层呼声再高,也过不了议员票关。 自民党地方票虽重要,但第二轮权重锐减,凸显规则对民意领先者的不利。高市的对华强硬虽提气基层,却让国际盟友警觉,特朗普团队明确偏好低调合作者。日本政局稳定依赖派系平衡,高市忽略此点,等于自断后路。最终,谁能整合资源,谁就掌握首相宝座。
日本首相定了?高市早苗民调反超,结果自己把自己玩进去了9月26日,高市早苗以34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9 11:43: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