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激动坏了:不丹首相呼吁安理会改革,给予印度日本五常地位。 不丹首相这一嗓子,算是把印度媒体的兴奋点给点燃了。 近期联合国大会上,策林・托杰当着各国代表的面公开呼吁安理会改革,直言该给印度和日本常任理事国席位。 这话一出口,印度的《印度时报》《印度斯坦时报》立马炸了锅,标题一个比一个花哨,一会儿说历史性认可,一会儿喊国际社会终于看清真相,那股子得意劲儿简直要溢出屏幕。 可这些媒体光顾着欢呼,压根不提一个扎心的事实:这所谓的 “支持”,压根不是什么发自内心的认可,分明是印度对不丹几十年全面控制下的必然结果,说白了就是被人攥着嗓子替人说话。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扒扒印度和不丹的老底。早在上世纪初,英国殖民印度时就逼着不丹签了《普那卡条约》,把不丹的外交攥在手里。 等印度独立了,直接全盘继承了英国的 “衣钵”,1949 年就和不丹签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明晃晃写着不丹的外交得接受印度 “指导”,连买武器都得先问新德里同不同意。 后来 2007 年改了条约,表面上撕了控制的标签,可背地里还是加了条 “不能损害印度利益” 的暗线,等于换汤不换药,不丹的外交自由还是被捆得死死的。 经济上的控制更狠,直接把不丹绑在了印度的战车上。不丹 98% 的进口货物都来自印度,90% 的出口也得靠印度消化,其中大部分还是水电这种命脉资源。 等于说不丹的饭碗直接端在印度手里,印度要是稍微收紧点,不丹的民生就得出问题。更别提印度还常年给不丹发钱,不丹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光印度援助就给了 500 亿印度卢比,策林・托杰今年刚上任,印度又立马签了 150 亿卢比的优惠融资协议。 这种 “胡萝卜” 给得明明白白,背后的钩子谁都清楚 —— 拿了我的钱,就得听我的话。 就像印度帮不丹修的第一条铁路,特意修成和印度一样的轨道宽度,故意避开中国的标准铁轨,明摆着就是要把不丹的交通线和自己绑死,断了它和别人加深联系的可能。 外交和军事上,印度更是把不丹管得严严实实。现在全世界也就不丹这样,居然和联合国五常一个都没建交,不是不想建,是印度根本不允许。 之前不丹想竞选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偷偷找中国帮忙,结果被印度媒体扒出来后闹得沸沸扬扬,印度网民甚至叫嚣要 “锡金式吞并” 不丹。 军事上更别提了,印度在不丹常年驻军,2017 年洞朗事件时,印度军队打着 “保护不丹领土” 的旗号越界,可真到关键时刻,不丹外相只敢说希望和平解决,连一句帮印度站台的话都不敢说,后来还私下透露搞不懂印度为啥要进中国领土。 这态度里的无奈,明眼人一看就懂。再看看策林・托杰这次的表态,根本不是什么 “自发支持”。 他今年 1 月刚重新当上首相,上任后第一次出访就直奔印度,三天后莫迪就立马回访,速度快得反常。 要知道当时马尔代夫刚要求印度撤军,孟加拉国又在拉近和中国的关系,印度正慌着巩固南亚地盘,对不丹自然是 “胡萝卜加大棒” 齐上。 一边给援助、谈项目,一边逼着不丹在中不边界问题上考虑印度的利益。 联大开会前这阵子,印度又刚和不丹敲定了水电合作和正念之城投资项目,说白了,策林・托杰的发言就是拿了好处后的 “回报”,哪儿有半分主权国家的自主可言? 印度媒体心里门儿清,可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只敢吹 “不丹支持”,却绝口不提不丹 90% 的出口依赖印度,不提印度在不丹的驻军,更不提 2007 年条约里那套指导权的猫腻。 就算俄罗斯也表态支持印度入常,可那是大国间的博弈,和不丹这种被控制的小国的 “表态” 根本不是一回事。印度想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本该靠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说话,结果却靠着拿捏小国刷存在感。 策林・托杰在联大的发言,与其说是支持,不如说是印度控制下的表演。印度媒体再怎么欢呼,也遮不住不丹被攥在手里的事实。 真要论国际认可,靠控制邻居换来的表态,恐怕只会让人看笑话,安理会的席位可不是靠傀儡国家喊两句就能拿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