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 先说说能源这块,俄罗斯经济的半条命都拴在能源出口上。之前欧洲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最大买家,2021 年光天然气就卖了 1550 亿立方米,赚走欧洲上千亿欧元。可 局势变化后,欧洲开始疯狂 “去俄化”,2023 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骤降到 400 亿立方米,石油进口量也砍了一半,俄罗斯能源收入一下少了 30%。就在这节骨眼上,中国成了 “接盘侠”,而且接得稳、接得实。 中俄之间的 “西伯利亚力量” 天然气管道,2023 年输气量突破 220 亿立方米,比 2022 年翻了一倍还多,2024 年更是直接冲到 380 亿立方米,按照长期合同,未来每年要稳定供应 400 亿立方米,够中国 1.4 亿家庭用一年。 石油方面更夸张,2023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超过 9000 万吨,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 19%,成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 更关键的是,这些能源贸易大多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2023 年中俄本币结算占比已经超过 50%,彻底绕开了美元,俄罗斯不用再担心被 “SWIFT 制裁” 卡脖子,卖能源赚的钱能直接用来买中国的工业品,不用再费劲兑换成美元。 除了能源,中国在经济上的支持更让俄罗斯扛住了西方的制裁压力。西方制裁后,俄罗斯不少银行被踢出 SWIFT,外资企业纷纷撤资,汽车、家电这些民生产品断供,超市货架上一度连洗发水都缺货。 这时候中国企业顶了上来,2023 年中俄贸易额突破 24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的汽车、手机、家电源源不断运往俄罗斯。 之前俄罗斯街头满是德国大众、日本丰田,2023 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销量暴涨 70%,吉利、长城、比亚迪的 4S 店开遍莫斯科、圣彼得堡,连出租车都换成了比亚迪电动车。 手机方面更不用说,华为、小米、OPPO 占据了俄罗斯 60% 的市场份额,之前被制裁的苹果、三星反而成了稀罕货。 更重要的是,中国给俄罗斯提供了 “技术通道”。西方制裁后,俄罗斯的芯片、数控机床、航空发动机零件断供,军工生产和民生工业都受影响。中国虽然没直接送军工技术,但在民用技术领域的合作帮俄罗斯解了燃眉之急。 比如中国的中车集团帮俄罗斯升级了莫斯科地铁的信号系统,之前这套系统依赖德国西门子,被制裁后差点瘫痪;中国的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给俄罗斯的基建项目提供了大量挖掘机、起重机,这些设备的核心零件都是中国自主生产,不怕西方卡脖子。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的中芯国际给俄罗斯企业提供了用于汽车、家电的芯片,虽然不是最先进的 7 纳米、5 纳米,但足够满足俄罗斯民生和部分工业需求,帮它渡过了 “芯片荒”。 反观伊朗和朝鲜,能提供的帮助其实很有限。伊朗给的无人机虽然在战场上能用,但数量有限,而且核心零件还是依赖进口,没法大规模供应;朝鲜送的炮弹、步枪,技术水平停留在上世纪,只能满足低强度作战需求,对于俄罗斯庞大的军工体系来说,只是 “杯水车薪”。 更关键的是,伊朗和朝鲜本身经济就不宽裕,伊朗受美国制裁多年,石油出口受限,朝鲜粮食、能源都得靠援助,根本没法在经济上给俄罗斯实质性支持。 中国的支持不一样,它不是靠 “送军援” 这种直接方式,而是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帮俄罗斯构建起 “抗制裁的经济防线”。 比如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2023 年超过 100 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基建领域,帮俄罗斯开发了远东的油气田、西伯利亚的矿产,这些项目能给俄罗斯带来长期的经济收益,比送几架无人机、几发炮弹管用得多。 而且中国始终坚持 “不结盟、不选边站” 的立场,没跟俄罗斯签任何军事同盟条约,这种 “润物细无声” 的支持,既帮俄罗斯稳住了阵脚,又没让它陷入 “阵营对抗” 的泥潭,反而给俄罗斯留足了外交空间。 现在俄罗斯的经济数据已经能看出变化,2023 年俄罗斯 GDP 同比增长 3.1%,远超西方预测的 “下降 2%”,通货膨胀率从 2022 年的 12.8% 降到了 2023 年的 7.5%,卢布汇率也稳定在 1 美元兑 90 卢布左右,没再出现 2022 年那种暴跌的情况。 这些成绩背后,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没有中国的能源订单,俄罗斯的财政收入撑不住;没有中国的工业品和技术,俄罗斯的民生和工业早乱了;没有本币结算的支撑,俄罗斯的金融体系早被西方击垮了。 所以说,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不是那些送军援的国家,而是中国这种在经济、贸易、技术上提供 “硬核支撑” 的伙伴。这种支持不声张、不张扬,却能实实在在帮俄罗斯扛住压力,走出困境,这比任何口头承诺、军援物资都管用。
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
烟雨评社
2025-09-29 15:43:23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