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辽宁绥中县出了桩离奇事儿:59岁的叶女士把当地医院告上法庭,理由是几年前做避

夏日朗晴 2025-09-29 16:02:16

最近辽宁绥中县出了桩离奇事儿:59岁的叶女士把当地医院告上法庭,理由是几年前做避孕环复查时,医生“偷偷”在她子宫里装了监听器,害得她这些年总觉得肚子不舒服,最近甚至能“用手机放歌测出监听信号”。这案子一审二审都判她败诉,法院说彩超检查根本没发现什么监听器,她说的“囊性回声”其实就是个小囊肿。 要说这事儿最扎眼的,就是“监听器”这仨字。咱们先抛开法律程序,单说这指控本身就透着股荒诞劲儿——子宫是密闭的肌性器官,正常容积才5毫升,放个电子设备?先不说医生有没有这技术,光是想想金属零件在子宫里待好几年,不得疼死、感染死?可叶女士偏就认定了,说医生“私自操作”,还把小囊肿当成了证据。 其实法院驳回诉求的关键就俩字:证据。一审时她拿出的彩超报告显示“左附件区2.7×2.4厘米囊性回声”,这在医学上太常见了,可能是卵泡、黄体囊肿,甚至就是个生理性小水泡。可叶女士非说这是“监听器”,法院问她要手术记录、器械清单、其他证人,她一个都拿不出来。反倒是医院提供了完整的诊疗记录,证明当年只是正常取环,连子宫次全切手术的病史都写得明明白白。 这事儿背后,藏着个更值得琢磨的现象——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咱们到底该怎么解读?叶女士的“监听器妄想”,可能不是单纯的医学认知错误,更像是心理焦虑的躯体化表现。中老年女性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波动大,容易情绪不稳,要是再碰上对医疗行为的不信任,或者对衰老的恐惧,就可能把生理上的轻微不适放大成“被侵害”的幻觉。就像有些抑郁症患者会胃痛,焦虑症患者会胸闷,这些疼是真的,但病因不在器官,在心理状态。 当然,我不是说叶女士在“装病”。她的痛苦是真实的,只是找错了方向。法院判她败诉,不是否定她的感受,而是告诉她:维权得靠证据,不能光靠“我觉得”。就像咱们平时觉得头疼,得先量体温、做检查,不能直接说“有人给我下毒了”。 不过这事儿也给医院提了个醒:遇到这类患者,光出检查报告可能不够。要是医生当时能多花两分钟,耐心解释“囊性回声”是啥,再问问她最近是不是压力大、睡不好,说不定就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里。现在有些医院开了心身医学科,用中药、针灸、心理疏导帮患者缓解焦虑,这种“心身同治”的模式,真该多推广。 说到这儿,我特别想问问大家:要是你遇到身体不舒服,但检查又查不出问题,你会先怀疑自己“想多了”,还是坚持“肯定有猫腻”?评论区聊聊呗,说不定你的经历,能帮到下一个像叶女士这样“钻牛角尖”的人呢! (案例来源:红星新闻)

0 阅读:62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