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年间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条约,如今却要反悔!”2000年,英国教授泰勒当面怼金一南,谁料,金一南一句话,便堵得教授哑口无言。众所周知,19世纪的中国签了一堆不平等条约,泰勒就是想拿这个堵金一南的嘴,把“不守信用”的帽子扣死。 那天的会场气氛原本还算平和,各国军官依次发言,轮到金一南时,他刚开口,泰勒就举手打断,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挑衅。 他拿出几张影印的旧条约,说中国违背国际承诺,收回香港是言而无信的表现。 这话一出,不少人眼神闪烁,有人等着看热闹,也有人心里清楚,这根本不是什么信用问题,而是强权逻辑的延续。可没人站出来反驳,直到金一南开口。 他没有立刻争辩,而是先问了一句:你们知道这些条约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的吗?接着他讲起1842年,英军舰队停在南京江面,炮口对准城门,清政府代表是在刀尖下被迫用印的。这不是谈判,是勒索。 他又提到1860年,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清廷代表在家人被扣为人质的情况下签下《北京条约》。这种用武力胁迫达成的协议,能算数吗?如果今天有人拿枪逼你签卖房合同,事后你把房子要回来,难道也算违约? 台下开始有人低声议论。泰勒还想坚持“条约就是条约”的说法,金一南直接点出《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52条:凡是以武力或威胁手段强迫签订的条约,一律无效。这部国际法是1969年通过的,但原则早就存在。 他反问,一战后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没人说它不守信;二战后苏联收回被占领土,也没人指责它毁约。为什么中国收回自己的地方,就被说成是背信弃义? 更关键的是,英国自己也没少撕条约。1922年和伊朗签的石油协议,后来发现油多就单方面毁约;1956年为了控制苏伊士运河,直接出兵埃及,把之前的协定扔进垃圾桶。那时候怎么没见他们讲信用? 金一南的声音并不高,但每一句都像钉子一样扎进事实里。他指出,所谓“永久割让”,本质是强权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披上的合法外衣。当时的中国没有平等的外交地位,没有现代军队,连基本的国家主权都保不住。 那些条约不是合作的成果,而是战争的战利品清单。把这种不平等的文件当成道德武器来指责受害者,本身就是一种傲慢。 他还提到,19世纪中国被割走的土地超过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涉及十几个国家。如果按泰勒的逻辑,这些土地是不是都该永远归别人?那中国还剩多少国土? 香港回归不是“反悔”,而是结束一段被强加的历史。就像一个人被抢了房子,几十年后终于有能力拿回来,这不叫失信,叫正义回归。 现场的西方军官中,有些人开始低头记录,有些人交换眼神,显然意识到自己过去接受的叙述有偏差。泰勒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想反驳,却找不到立足点。 金一南最后说,真正的信用建立在平等基础上。没有平等,就谈不上契约精神。当年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大门,签下的所谓“条约”,从起点就失去了合法性。 他讲完后,会场安静了几秒,然后掌声慢慢响起,从零星到热烈,最后几乎所有人都在鼓掌。那种掌声不是出于礼貌,而是对事实的认同。 泰勒没再说话,默默收起那几张影印件,低着头离开了座位。那几张纸曾经象征着某种“历史定论”,但在真相面前,它们只是旧时代的残渣。 这件事后来被很多人提起,不是因为金一南说了多犀利的话,而是他把一个被扭曲的问题重新摆正了。历史不能被强权定义,正义也不能被文字游戏掩盖。 中国收回香港、澳门,不是撕毁协议,而是终结殖民。这个过程没有伤害任何人,反而让一个民族找回了尊严。 今天的世界依然存在类似的叙事陷阱,总有人拿着片面的历史片段来质疑中国的正当权利。但只要事实还在,道理就站得住脚。
19世纪年间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条约,如今却要反悔!”2000年,英国教授泰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9-29 16:27:35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