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三连击”:

百日依山尽 2025-09-29 16:30:33

波兰前脚刚指责中国“经济捆绑”,审查起了啤酒厂并购案,北京后脚就送上“三连击”:暂停部分中欧班列新舱位、剔除4家波兰食品厂、对波公共部门贷款加收风险溢价。 这一套精准操作,打得华沙措手不及。 波兰公开抛出“经济捆绑”的指责,同时启动对中国企业参与的啤酒厂并购案审查,这份突然的姿态尚未落地,中方的系列回应已相继而至,让原本顺畅的双边合作出现短暂波折。 波兰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并非无迹可寻。早在2024年5月,波兰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局就更新了外国直接投资管控指南,明确加强对非欧盟、非经合组织国家投资的审查,尤其针对战略领域企业的并购活动。 此次啤酒厂并购案的审查,正是这一政策导向的具体体现。而“经济捆绑”的说法,更与波兰外长此前在国际场合将地区安全问题归咎中方的表态形成呼应,折射出其在经贸利益与地缘立场间的摇摆 。 中方的回应精准对应了双方合作的关键领域。中欧班列的新舱位暂停并非全面断航,而是针对新增货运需求的调控,这让依赖该通道分拨货物的波兰物流企业顿时承压——当地运输业已出现近30%的订单下滑,圣诞补货季前的仓库早早堆满滞留货物。 食品领域的调整同样直接,4家被剔除的波兰食品厂背后,是波兰肉类、乳制品对华出口的稳定份额,相关产业链上的养殖户与加工厂随即面临市场收缩的压力。公共部门贷款风险溢价的加收,则直接影响波兰本就紧张的财政预算,将合作风险的成本清晰传导至其经济层面。 这些举动背后,是中波经贸的深度交织。波兰第二大商品进口来源国正是中国,其新能源产业更离不开中方合作——波兰唯一的新能源车自主品牌曾靠与吉利合作摆脱破产危机,宁德时代也计划在当地建设服务欧洲的电池工厂。 而波兰依托中欧班列枢纽地位,将中国半成品加工为“波兰制造”再销往欧洲的模式,早已让双方产业链深度绑定。中方的回应并非否定合作,而是对单边指责与审查的明确反馈。 波兰的处境很快显现出复杂性。其关闭边境导致班列滞留的举动,不仅引发中方反应,更招致欧盟代表团递交抗议照会,300多列滞留班列涉及的250亿欧元货物,让德国、法国等欧盟国家的企业也倍感焦急。 与此同时,中方已加速启动中欧班列的“南线”和“北线”备用通道,通过里海海运、中吉乌铁路或北极航道等路线绕开传统枢纽,展现出供应链的韧性。 这场摩擦更像一次提醒。中国外交部此前就明确表示,中方始终是合作的推进者,而非所谓“风险制造者”,波兰的指责忽视了双方互利共赢的本质 。 事实上,波兰经济对中国产业链的依赖度,与中国对其物流枢纽的需求形成平衡,任何单方面的摇摆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随着白俄罗斯主动提出保障物流畅通,欧盟持续施压要求恢复口岸运行,波兰已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立场。 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中波之间从新能源到物流的深度绑定,本是市场规律与双方选择的结果。 此次摩擦中,中方的精准回应与保留合作空间的做法,既维护了自身权益,也为后续对话留下余地,更印证了健康的双边关系需要基于相互尊重与务实沟通,而非单边指责与政策摇摆。

0 阅读:0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