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15岁未成年女生,原本在广州打工,结果跑去广西边境,手机最后还定位在越南!朋友圈最后一条动态是“就会死在这”,父亲急得连夜从湖南,跑到广西去报警。毫无头绪下,这位爸爸,对着镜头哭着求助:“只要能找到孩子,让我做什么都愿意!” 2名女孩已失联10天了。 事情要从9月19日说起,女儿贺思僮,同学蔡梓怡,二人原本在广州天河区打工的,突然跟家里断了联系,电话打不通,微信不回复,两个15岁的姑娘,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一样。 这则新闻,以其冰冷的轨迹刺痛人心:广州、防城港、东兴,直至定位消失在越南芒街,配文“就会死在这”如断弦余音,凄厉地划破两个家庭的安宁。这不仅是一则社会新闻,更是对当代部分青少年“坐标”迷失的沉痛叩问。 她们从传统教育轨道中“辍学”,过早踏入广州的喧嚣,这本身就是一次“坐标”的初始偏移。当现实与梦想的落差击碎稚嫩心灵,那道指向边境线的轨迹,便成了她们试图挣脱生存困局的绝望逃亡。那辆神秘的广州牌照私家车,是诱骗的实体化身,更是将她们引向未知深渊的幽灵摆渡。 “就会死在这”——这六个字是数字时代最后的漂流瓶,装载着无尽的绝望与对全世界的彻底不信任。它既是地理坐标的绝望确认,更是精神坐标彻底崩塌的凄厉回响。她们在现实与虚拟的双重迷宫中,步步沉沦。 然而,责任之网又岂仅撒于她们自身?当教育理想与生存现实断裂,当家庭监护在生计压力下变得稀薄,当社会对未成年人保护仍存有未能及时照见的暗角,这些结构性缺失共同构成了悲剧的温床。我们不得不追问:为何繁花似锦的现代化图景中,仍有如此年轻的灵魂在夹缝中失重,直至滑向危险的边缘? 祈愿她们能早日平安归来,重定人生的坐标。但她们用失踪划下的这道伤痕,更应唤醒我们对所有游荡在主流视线之外的年轻生命的深切关注。每一个迷失的坐标,都是时代交给我们的共同考卷,唯有编织更坚韧的教育之网、更温暖的关怀之光,方能在迷雾中为所有“贺思僮”与“蔡梓怡”点亮那盏——名为归途的灯火。
喜讯!湖南攸县走失的两名15岁女孩,贺思僮和蔡梓怡,29日在越南芒街被发现,并
【20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