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

烟雨评社 2025-09-30 09:43:43

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美空军参谋长当着全世界承认一个事实: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方面前已无空中优势。 “一旦与中方开战,美军在中方面前已无空中优势”,美国空军参谋长布朗四星上将的这番话,最近在国际军事圈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位执掌美国空军核心决策的将领,当着全球媒体的面捅破了美军长期以来的 “优势神话”,也让 “对华开战是否不可避免” 的讨论有了更现实的参照,连空中霸权都摇摇欲坠,所谓的 “开战底气” 早已打了折扣。 布朗上将的表态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实打实的力量对比得出的结论。他在公开演讲中明确提到,中国正在同时推进两款六代机的研发,这比美军目前仍在原型机阶段的 F/A-XX 项目进度更快。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中国战机的生产速度,成飞和沈飞的生产线已经实现高度自动化,有军事分析机构测算,中国一年能量产的先进战机数量,相当于美军及其亚太盟友产能的总和。 反观美军,现役机队正面临 “又老又小” 的困境,F-22 战机平均机龄超过 15 年,F-35 的交付速度还在受供应链问题拖累,去年实际交付量比计划少了 12 架。 空中优势的丧失,还体现在战场环境的根本性改变上。中国构建的 “反介入 / 区域拒止” 体系,早已不是单一武器的较量,而是一套覆盖海陆空天的复合防御网络。 第一岛链内,东风 - 21D、东风 - 26B 这些被称为 “航母杀手” 的弹道导弹,能对移动中的舰船实施精准打击,射程从 1500 公里延伸到 4000 公里,刚好覆盖美军在亚太的主要军事基地。 配合空警 - 500 预警机和反隐身雷达,中国能在数千公里范围内实现实时监控,任何空中目标刚起飞就可能被锁定。 美军引以为傲的航母打击群,如今也陷入了 “进不去、打不着” 的尴尬。现役 F/A-18E/F “超级大黄蜂” 的作战半径不足 800 公里,就算搭配 MQ-25 无人加油机,也很难突破中国的多层防空网。 有美军退役少将坦言,一旦航母进入中国反介入体系覆盖范围,就相当于 “送进海神的箱底”,东风导弹的饱和攻击能淹没任何反导系统。 为了破解这个困局,美军紧急推进 F/A-XX 六代舰载机项目,希望靠 2000 公里级的作战半径在火力圈外发起攻击,但这款战机还停留在设计阶段,至少要到 2030 年后才能量产。 中国空中力量的进步还体现在训练体系的对标上。布朗上将特别提到,中国空军制定了 “可与美军相媲美的现实训练计划”,红蓝对抗演练的强度和逼真度大幅提升。 歼 - 20 战机已经多次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与外机对峙,飞行员的战术素养得到实战检验。而美军的高端战斗训练与中国的差距正在缩小,去年的 “红旗军演” 中,模拟中国战机的蓝军部队多次 “击败” 装备 F-35 的红军,暴露了美军在电子对抗和隐身突防上的短板。 潜艇力量的崛起更让美军的空中支援难上加难。中国的 “元” 级静音柴电潜艇和 “商” 级攻击核潜艇,能在西太平洋海域形成隐蔽威慑,配备的潜射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射程超过 100 英里,可随时打击美军的加油机和预警机。 这些 “水下猎手” 让美军的反潜体系疲于奔命,有数据显示,美军目前的反潜能力不足以应对 8 艘以上的静音潜艇同时活动,而中国海军仅 “基洛” 级潜艇就有 8 艘在役。 布朗上将在演讲中反复强调 “需要国家以战略紧迫感推动空军发展”,这话背后是深深的焦虑。美军想靠加大研发投入、联合盟友部署来挽回劣势,但中国的发展速度让这个目标越来越难实现。中国的反介入战略本质上是防御性的,却实实在在地限制了美军在东亚沿海的行动自由。 “对华开战已不可避免” 的论调,更多是少数势力的炒作。布朗上将的坦诚表态,反而让各方看清了空中力量平衡已被打破的现实。当美军连最自信的空中优势都不复存在,任何关于 “开战” 的叫嚣,都显得既不理性也不现实,这或许正是这场表态最值得深思的地方。 过去,五角大楼里讨论的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战胜中国?”;而现在,议题已经悄悄变成了“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被中国击败?”。 信源:环球国际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