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导弹凌晨飞向以色列,美态度180度转变,伊朗回应制裁:毫无根据。 2025年9月29日凌晨,也门胡塞武装发射的“巴勒斯坦-2”型高超音速导弹刺破中东夜空,目标直指以色列特拉维夫机场。以色列国防军启动多层防空系统进行拦截,但未公布拦截结果。 这一沉默姿态,折射出以方对新型导弹威胁的复杂应对,也标志着胡塞武装与以色列之间“以牙还牙”的对抗进入新阶段。 胡塞武装此次行动的背景值得深究。该组织近期频繁展示远程打击能力,其发言人宣称导弹成功突破以军防御,并警告这只是对以色列空袭也门萨那的“初步回应”。 以色列此前对胡塞目标的打击,旨在削弱伊朗在也门的代理人力量,却意外激化了地区冲突链条。特拉维夫机场作为以色列最繁忙的航空枢纽,此次遇袭直接冲击其国家安全神经,迫使以军重新评估来自红海方向的威胁等级。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的立场出现微妙转向。国务卿鲁比奥及白宫中东事务协调员麦格克正紧急飞往伊斯坦布尔,参加俄乌冲突新一轮谈判。 这一行程安排被外界解读为美国战略重心向欧洲倾斜的信号。就在导弹袭击前三天,鲁比奥在国会听证会上仅对胡塞行动表示“关切”,与此前动辄威胁军事介入的强硬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五角大楼更悄然暂停了原定部署至地中海东部的航母战斗群调动计划,引发盟友对美国安全承诺的疑虑。 伊朗对局势的回应同样耐人寻味。面对美国新一轮制裁威胁,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在德黑兰举行的记者会上驳斥美方指控“毫无根据”。 他强调伊朗与也门事务的关联性是西方的“政治构陷”,并反指美国向以色列提供先进武器才是地区动荡的根源。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同期在霍尔木兹海峡举行大规模演习,展示新型反舰导弹和无人机作战能力,这种“以演代战”的姿态被视为对美以的间接威慑。 地区力量格局正在发生深层变化。沙特阿拉伯在导弹袭击后紧急召集海湾合作组织防长会议,讨论建立联合防空体系的可能性。 阿联酋则加速推进从法国采购“阵风”战机的进程,意图强化空中威慑力。这些举动表明,中东国家正加速构建“去美国化”的安全架构,以应对美国战略收缩带来的权力真空。 特拉维夫机场的防空警报余音未散,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桌已悄然铺开。美国在中东的“双线作战”困境日益凸显:既要维持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又难以兼顾盟友以色列的安全需求。 当胡塞武装的导弹穿透夜空,当伊朗的军舰游弋波斯湾,当海湾国家加速武装自主,一个更复杂的中东安全格局正在形成。 美国能否在欧亚大陆两端同时维持影响力?地区国家又将如何在新格局中自处?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比导弹的轨迹更值得追踪。
[微风]导弹凌晨飞向以色列,美态度180度转变,伊朗回应制裁:毫无根据。 202
碧潭幽梦
2025-09-30 13:19:50
0
阅读: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