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人!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曾提议:“将贪官全部财产划入养

掘密探索 2025-09-30 13:52:12

这才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人!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曾提议:“将贪官全部财产划入养老储备基金,以减少年轻人的压力!”   2024年底,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3亿,差不多每5个人里就有1个是老人,可年轻人呢?交社保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养老金这个“大水池”都快见底了。   现在35岁以下的年轻人,提起养老就头疼,月薪1万,退休后每月只能领4000多,在大城市连房租都不够;想退休?得先攒够163万存款!可现实是:房贷压几十年,孩子上学花上百万,父母看病又是一大笔,哪还有钱存养老?   戴相龙的话,就像给年轻人打了一针“强心剂”:“贪官的钱来路不正,不如用来给老人发养老金,既惩罚了腐败,又减轻了咱的负担,多好!”这话听着解气,可到底靠不靠谱?   戴相龙可不是随便说说,他算过账:2014年到2020年,中央纪委追回赃款196.54亿,国家监委成立后又追回99.11亿。   这些钱看着不少,可和每年几万亿的养老金缺口比,不过是“往大锅里撒了把盐”,根本不够。   但戴相龙的“小心思”不在这一把盐,而在“把角落里的钱都挖出来”,他提议,把贪官的钱、土地出让金、国有资产收益这些“躺在抽屉里的钱”都收起来,定期划进养老基金。   比如,城市扩建卖地的钱,本来就是国家的,划一部分给养老,合情合理;中国国有资产有65万亿,银行资产75万亿,哪怕只拿1%,也能让养老金“水池”涨不少。   更重要的是,这种“拿坏人的钱办好事”的做法,听着就让人痛快,贪官的钱本来就不该有,用来给老人买药、添衣服,既是对腐败的惩罚,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修复。   年轻人看到贪官的钱被“变废为宝”,心里多少会踏实点:“我交的钱没白交,基金有新进账,未来或许有保障。”   不过,再好的想法,落地也得过几道坎。 第一道坎是“钱怎么收”,贪官的钱从追缴到划进养老金账户,得防着中间被人“截胡”,谁来追?怎么算清楚有多少钱?划的时候谁盯着?没个透明的规矩,大家难免怀疑:“这钱别是换了个地方藏吧?”   第二道坎是“规矩得改”,现在法律明确,贪官的钱必须上缴国库,纳入财政管理,要改道进养老金这个“小水库”,得先改“水闸的设计”——修改法律,协调各部门利益,没个三五年怕是办不成。   第三道坎是“钱会不会被挪用”,有人担心,这钱一旦进了养老金账户,会不会被地方财政借去填其他窟窿?毕竟,养老金是“高压线”,容不得半点闪失。   戴相龙的话,像一颗“药引子”,把养老资金的新话题炸开了,它提醒咱: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不能只盯着年轻人交的那点社保费,得把“角落里的钱”都挖出来。   贪官的赃款、闲置的国有资产、土地出让金,甚至银行定期存款,都能变成养老的“活水”。   但咱也得清醒:贪官的钱再多,也填不满几十万亿的养老金缺口,它更像是一种“信号”,告诉社会:解决养老问题,不能靠“头痛医头”,得从制度上改革。   比如,完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让年轻人自愿存钱养老;比如,降低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让更多企业愿意参与;再比如,建个国家养老金精算机构,用科学数据预测风险,避免“拍脑袋决策”。   更重要的是,得让年轻人看到希望,现在他们交社保,像是在“赌未来”,不知道自己老了能领多少,不知道制度会不会变,这种不确定性,比缺钱更让人心慌。   戴相龙的话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它传递了一种态度:养老不是年轻人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接力赛”,贪官的钱、国有资产、土地收益,都可以成为这场赛跑的“补给站”。   说到底,养老是一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长期博弈,贪官的钱能解一时之渴,但真正的解药,是制度的透明、资源的统筹,和全社会对“老有所养”的坚定承诺,毕竟,谁都会老,谁都希望,自己的晚年,能有一份稳稳的保障。

0 阅读:670

评论列表

纪凣襲

纪凣襲

2
2025-09-30 23:14

太好了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