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

历史趣闻社 2025-09-30 17:14:32

西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战败后,率领两千余名红军战士退到祁连山,坚持打游击,祁连山条件艰苦,没有吃穿,后勤补给更是空谈。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作战失败,李卓然指挥左支队一千多人撤入祁连山,继续开展游击活动。部队进入山区时,许多士兵缺少完整冬装,先前战斗导致衣物损毁。战士们使用羊皮或牺牲同志衣衫御寒,面对寒风影响身体状态。李卓然巡视营地,检查战士情况,避免夜间冻伤问题。食物供应中断,携带粮食耗尽。士兵搜集山中植物,剥树皮和挖草根作为食物来源。偶尔捕捉小动物分食,补充营养。炊事人员找到霉变谷物熬粥,分发给部队成员。 马步芳部骑兵使用猎犬追踪脚印和烟火,左支队调整为白天隐蔽夜晚转移。一晚枪声响起,李卓然指挥向高处移动,殿后时手臂受伤。调查显示,新兵点火暴露位置。物质匮乏之外,维持部队凝聚力成为关键。李卓然组织干部会议,强调保存实力等待中央联络。一名年轻士兵表达回家意愿,李卓然解释当前脱离影响家乡安全。那士兵不再提及离队。部队被围困峡谷,弹药接近枯竭。伤兵倒在雪地,李卓然分配手雷,自己持刀激励坚持冲锋。暴风雪降临,敌军停止前进,部队撤出。事后人数减少数十人。 进入祁连山深处,海拔升高加剧寒冷和缺氧。李卓然参与巡查,处理冻伤病例。战士挖掘植物根茎,捕捉山间动物,从游牧民处交换物资。敌军封锁山口,左支队夜间突围,利用地形避开骑兵。一次转移遭遇伏击,李卓然组织反击,依托山石阻挡敌军推进。在高山地带,氧气稀薄导致行军疲惫。李卓然要求执行纪律,减少消耗。部队设立观察点,轮换守卫。食物采集小组深入森林,捡拾浆果和叶片,分发给虚弱者。 马家军利用向导提高追捕效率,左支队变更路线,沿陡峭路径前进。李卓然注重教育,通过讲解目标激励队伍。冻伤增加,他查看患处固定伤口。一次风暴中,部队迷失方向,李卓然引导脱离险区。士兵分享干粮,互相扶持。部队从梨园口进入祁连山,夜间遭遇包围。经过交火,深入山区。西进途中,面对不明敌情,食物短缺严重。领导指示解决粮食和路线问题。部队观察山顶,追踪动物痕迹,捕获牧民和羊群,缓解饥饿。 渡河后进入荒芜地带,部队严禁抢掠,快速移动。行军十天,翻越雪岭,甩脱追踪。三月抵达祁连山西麓河谷,人数减至九百左右。领导组织狩猎,获取食物和兽皮,提升状况。会议中,有人提议分散游击,但决定统一西进,后改向安西。部队在石包城休整三天,恢复体力。在红柳园战斗损失两百余人,破坏电台防止落敌。部队分成三支,在委员会领导下,转入山区游击。整个过程持续四十多天,无基地无补给,人员和弹药减少。 1937年4月,李卓然率领剩余四百多人脱离祁连山,在星星峡与中央派出的部队汇合。穿越荒漠地带,步行抵达集合点,交换情报后整队前进。随后,他返回延安,继续党的组织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处理宣传事务。1955年获授中将军衔,参与军队建设。1989年11月9日,李卓然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0岁。

0 阅读:0
历史趣闻社

历史趣闻社

社内趣闻,笑看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