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安徽芜湖,3个小鬼子把10个妇女赶到一户人家,还没等妇女站稳,小鬼

曼彤说世界 2025-09-30 17:19:49

1937年,在安徽芜湖,3个小鬼子把10个妇女赶到一户人家,还没等妇女站稳,小鬼子就各挑一个貌美的妇女,拽进了里屋,一进门,3个妇女竟主动帮忙脱掉衣服。 话说那年头,芜湖城郊的农家妇女日子本就苦哈哈的。王大姐四十多岁,丈夫没了,她拉扯两个娃,靠采柴缝衣过活。翠兰二十出头,嫁给木匠,闲时绣花补贴家用,手艺细活儿让她在村里小有名气。桂英三十上下,丈夫干长工,她自己力气大,常下地挑水担柴,帮邻居分担重活儿。 里屋的门“哐当”一声撞上,王大姐的手在衣襟下攥得发白——她刚进门就瞥见门后挂着把镰刀,那是这家主人下地用的,木柄磨得发亮。鬼子的手往她胸口摸来,她强压着恶心往镰刀那边挪了挪,嘴上故意拖着哭腔:“太君,我这老骨头,您慢点……”脱衣服的动作看着“主动”,实则每一下都在找机会,指尖碰到镰刀木柄时,她指甲都掐进了掌心——两个娃还在山坳里的草棚等着她回去送吃的,她死不得。 翠兰被按在炕沿上,鬼子的粗气喷在她脸上。她垂着眼,手指悄悄摸进袖口——那里藏着根绣花针,针鼻磨得锋利,是她平时绣细密花纹用的。脱外衫时,她故意把针滑到指尖,心里数着鬼子的动作:一步、两步,等鬼子伸手拽她衬衣领口,她猛地抬手,针尖直往鬼子眼睛扎去!“啊!”鬼子疼得捂眼后退,翠兰趁机往窗户跑,可刚摸到窗棂,另一个鬼子就踹了她一脚,她重重摔在地上,针也掉在了尘土里。 桂英那边的动静最大。她本就力气大,鬼子拽她衣服时,她故意往灶台边躲,胳膊肘“不小心”撞翻了铁锅,滚烫的米汤溅了鬼子一腿。鬼子跳着脚骂,她却盯着灶台边的铁铲——那玩意儿沉得很,抡起来能拍碎砖头。脱到只剩贴身的粗布褂子时,鬼子扑上来抱她,她弯腰抄起铁铲,照着鬼子后脑勺就拍了下去!“咚”的一声闷响,鬼子直挺挺倒在地上,桂英喘着粗气,握着铁铲的手还在抖,可眼神却狠得像要吃人:“狗东西,想占老娘便宜?” 外屋的妇女们早听见了里屋的动静。有个老婆婆悄悄摸起墙角的扁担,另一个年轻媳妇攥紧了纳鞋底的锥子。等第一个被扎伤眼睛的鬼子捂着脸冲出来时,老婆婆的扁担就劈了下去,正砸在鬼子肩上;年轻媳妇的锥子也扎进了鬼子的胳膊。院子里顿时乱成一团,女人们没受过啥训练,可每一下都用了全身的力气——她们都知道,今天要是怂了,不仅自己活不成,家里的娃、地里的活儿,就全完了。 王大姐趁机摸起镰刀,往那踹倒翠兰的鬼子腿上砍去,血一下子就渗了出来。翠兰爬起来,捡起地上的绣花针,往鬼子的手背上狠狠一刺。桂英拖着铁铲,堵在门口,不让外面的鬼子进来。可鬼子毕竟有枪,“砰”的一声枪响,桂英的胳膊中弹了,血顺着铁铲往下滴。她咬着牙没哭,反而吼得更响:“姐妹们,跟他们拼了!反正都是死,拉个垫背的!” 就在这时,村外传来了枪声——是新四军的游击队!鬼子们慌了神,顾不上收拾妇女们,跌跌撞撞地往外跑。女人们看着鬼子的背影,有的坐倒在地上哭,有的抱着受伤的桂英抹眼泪。王大姐找着自己的镰刀,上面还沾着鬼子的血,她抹了把脸,说:“别哭了,赶紧把伤口包上,鬼子说不定还会回来。”翠兰捡起那根绣花针,小心地放进袖口,针上的血已经干了,可她摸着手腕上的针,心里却踏实了——这针以后不光能绣花,还能当武器。 后来有人说,那三个妇女“主动脱衣服”是怂了,可只有她们自己知道,那不是怂,是在刀尖上找活路。她们不是啥英雄,就是些普通的农家妇女,心里装着娃、装着家,可真到了要命的时候,她们也敢拿起镰刀、铁铲、绣花针,跟鬼子拼命。这世上哪有天生的勇士?不过是为了守护想守护的人,硬着头皮把自己活成了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