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总裁痛斥美国政策。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痛斥美国的政策。特别是美国的鹰派。为了应对中国的崛起,防止中国人到美国去进行学术交流。也阻碍了美国科技的发展。 事情的由头是美国近期变本加厉的科技限制:一边收紧 H-1B 签证政策,拦着中国学者赴美交流;一边加码芯片制造禁令,觉得能把中国堵在技术门外。 可黄仁勋偏要戳破这层窗户纸:“别再扯什么中国落后两三年了,实际差距就差几纳秒。” 在他眼里,中国最强的就是制造能力,芯片制程上那点距离,根本挡不住追赶的脚步。 最让黄仁勋上火的是对人才的限制。他直言这是 “生存危机的起源”,现在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转头去了欧洲,美国正在失去最宝贵的创新源泉。“衡量未来成功的 KPI,就是聪明人才愿不愿来、留不留得下。” 他对着镜头反问,那些喊着 “对华强硬” 的鹰派,把人才路堵死还当成荣誉,这哪是爱国,分明是给美国科技挖坑。 要知道,美国半导体行业里,海外人才贡献了近三成的核心研发成果,少了中国学者的参与,不少前沿实验室已经出现项目停滞。 更讽刺的是,美国以为限制制造能卡住中国脖子,却忘了自己的产业链早和中国绑在一起。黄仁勋算过一笔账:英伟达的芯片要经过设计、代工、封装等十多个环节,中国工厂承担了全球 40% 的封装测试产能。 现在美国逼着企业把产能迁回本土,还要搞 “1:1 产能对等”。本土造多少才能进口多少,可从 9% 的本地化率冲到 32.5%,哪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这政策一出来,戴尔、苹果这些企业先慌了,进口芯片成本涨了近三成,笔记本电脑售价眼看要从 850 美元涨到 970 美元。 政策的副作用已经砸在美国企业身上,就说英伟达,虽然 2025 年二季度营收冲到 467 亿,但海外营收占比忽上忽下,2025 年 4 月甚至出现负数,明眼人都知道是失去中国市场的后遗症。 黄仁勋急着喊话,也是怕再拖下去,英伟达的技术优势要被政策耗光。中国企业已经在加速替代,原本依赖进口的芯片设备,现在本土供应率从 20% 涨到了 45%,美国再限购,等于把市场拱手让人。 更要命的是全球产业链已经开始 “用脚投票”。台积电花 400 亿在美国建工厂,可产能只够覆盖美国 18% 的需求;三星干脆在亚利桑那州砸 15 亿建封装厂,就为换个关税豁免。 东南亚趁机接走了 27% 的封装产能,欧盟也抢了 14% 的先进制程投资,美国想靠关税逼回产业链,反而把自己搞成了孤家寡人。黄仁勋看得明白:“未来的市场足够大,根本不用非分输赢,脱钩这想法本身就不切实际。” 现在美国科技圈已经怨声载道。德国汽车厂商因为芯片断供一天亏 2000 万欧元,意大利时尚企业近 300 家要停工,这些企业都在找中国建备用供应链。 反观美国,本土芯片人才缺口达 12 万,新工厂建好了却招不到工人,通胀还因为设备涨价一路走高。黄仁勋的痛斥,其实是替整个行业说出了实话:靠堵路赢不了竞争,把人才关在门外、把产业链拆得七零八落,最后只会让美国自己失去科技霸权的根基。那些鹰派手里的 “勋章”,早晚会变成产业衰落的 “账单”。
英伟达总裁痛斥美国政策。 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痛斥美国的政策。特别是
非常盘点中
2025-10-01 12:29:09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