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美国利益出发;第二种是日本国民党,代表是李登辉这类,主张友日;第三种就是正统正蓝,代表人物是洪秀柱,坚持九二共识,四种是地方派系的国民党,也就是台湾国民党,代表人物是王金平这类地方实力派 一场可能从大洋彼岸刮来的政治风暴,竟成了一面照妖镜,把国民党内部的各路人马照得一清二楚。 当时的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并扬言要甩出关税这张牌时,这个百年政党内部的不同面孔,做出的下意识反应,比任何政治口号都更真实地暴露了它的集体病症。 这一下,张亚中嘴里那四个国民党,一下子全都活了过来。 最先乱了阵脚的,是党内那两拨最讲究“现实”的人,一个是朱立伦,他的眼睛总是望着华盛顿,嘴里念叨的也是“亲美、友日、和陆”这个有亲有疏的顺序。 可当最大的靠山美国,突然可能变成那个要对你下重手的人,这套玩法就彻底失灵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神奇的一幕,朱立伦突然开始大力支持马英九去大陆,对两岸城市交流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积极。 这记“响亮的耳光”,显然打醒了那个依附美国就能高枕无忧的梦。 另一拨人,是以王金平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他们的权力不来自什么宏大理念,而是来自地方上盘根错节的人脉、选票和预算。 他们向来被形容为“蓝皮绿骨”,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利益,跟谁都能称兄道弟。 但关税这把刀直接悬在了他们脖子上,经济压力让他们瞬间明白,大陆市场才是他们身家性命所系的根本。 于是,这些人也开始琢磨着要在“一个中国”的框架下,重新给两岸关系找个位置。 你看,不管是仰望星空的精英,还是脚踩泥土的地方派,一旦利益受损,他们的反应出奇地一致:投机,且身不由己。 跟这些“风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党内另外两股几乎纹丝不动的力量。 洪秀柱和张亚中代表的“正统正蓝”派,可以算是孙中山遗训的最后守护者。他们坚守着“九二共识”,心里装着两岸统一的理想。 在特朗普这个变数面前,他们的立场没有任何动摇,可也正因为这份“不变”,他们的声音在党内显得越来越微弱,甚至被嘲笑为不合时宜,成了一座政治孤岛。 而在身份光谱的另一头,李登辉更像一个历史留下的疤痕。 那句“22岁以前是日本人”的自白,戳破了国民党内部民族认同混乱的真相。 这股力量如今虽已式微,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政党“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的无情拷问。 一个坚守着大中华的旧梦,一个残留着被殖民的历史记忆,这两者都无法给今天的国民党指出一条明路。 说到底,国民党的这些应激反应,都是一种深层病症的体现。 这个党早就丢了魂,从一个有理想的革命组织,彻底沦为了一部只为选举而转动的机器,决策全看别人脸色,短期的选票算计压倒了一切长远规划。 最讽刺的是什么?当朱立伦和王金平这些投机派,在现实压力下被迫走向“和陆”这条路时,他们走的恰恰是“正统派”喊了几十年的路,只不过,一个是为了信念,一个是为了活命。 一个没有坚定价值观的政党,就像大海里没有锚的船。 国民党如果不能从根子上动一场大手术,重建自己的核心价值,那么张亚中划分的这“四种国民党”,恐怕就不是什么派系分析,而是它分裂解体的墓志铭了。 信息来源:海外网 2017-01-17四条路线之争决定国民党将来成败
中方台海表述刚变,美专家:台独终于听劝,准备把台湾打成焦土最近台海的风向标突
【19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