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徐志摩被迫把妻子接到身边,他不喜欢妻子,却每晚都要同房,不久后,妻子怀孕,他却怒斥:赶快打掉。 “不要这个孩子,赶紧给我打掉!”当张幼仪怀着忐忑的心情,将怀孕的消息告诉丈夫徐志摩时,等来的不是初为人父的欣喜,而是一句冰冷彻骨的怒斥。 这个被胡适誉为“中国离婚第一人”的浪漫诗人,为何对结发妻子如此绝情?一场被安排的婚姻,如何造就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1915年,年仅15岁的张幼仪嫁给了江南富商之子徐志摩。徐家富甲一方,张家权势显赫,这桩世人眼中的“门当户对”,却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当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时,只轻蔑地丢下一句:“乡下土包子!”这位受过新式教育的才子,对这段包办婚姻充满了抗拒与不屑。 婚后不久,徐志摩便北上求学,留下张幼仪独守空房。整整六年,夫妻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 1920年,徐家父母不忍儿媳独守空闺,强令儿子将张幼仪接到英国同住。怀着期待与不安,张幼仪漂洋过海来到伦敦,却不知等待她的是更深的伤害! 不久后,张幼仪怀孕了。她满心期待这个新生命能改善夫妻关系,却没想到徐志摩的反应如此冷酷无情。 “赶快打掉!”徐志摩冷冰冰地说,“现在不是要孩子的时候。” 就在张幼仪忍受丈夫冷暴力之时,徐志摩已经心属他人——他疯狂地爱上了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当时林徽因随父亲旅居英国,与徐志摩相识后,两人迅速坠入爱河。 徐志摩为林徽因写下了大量情诗,其中《再别康桥》更是成为传世名篇。一边是对林徽因如火如荼的追求,一边是对发妻的冷酷无情,徐志摩性格中的矛盾与自私,在这一时期显露无遗。 当张幼仪怀着身孕在异国他乡独自挣扎时,徐志摩正与林徽因漫步康桥,探讨诗歌与艺术。他甚至向张幼仪提出离婚,直言:“林徽因将成为我理想中的伴侣。” 被抛弃的张幼仪没有沉沦,而是选择在德国重新开始。她雇保姆照顾孩子,自己则攻读幼儿教育。她后来回忆道:“在德国,我找到了自己,不再是徐志摩的妻子,而是张幼仪。” 1926年,张幼仪回国后迎来了人生的逆转。这位被徐志摩称为“乡下土包子”的女子,展现了惊人的商业才能。她上午在银行办公,下午担任服装公司总经理,晚上还要补习中文和国学。 她与徐家保持良好关系,继续伺候公婆,甚至掌管徐家的财务。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将收租房产交给她打理,感叹道:“徐家失去了一个媳妇,却得了一个女儿。” 1931年徐志摩空难去世后,张幼仪不仅妥善处理了他的后事,还接济了后来的徐太太陆小曼。这种胸怀和气度,让人不得不敬佩。 这段婚姻中最令人唏嘘的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却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此冷酷;而被他视为“土包子”的张幼仪,却以宽容和智慧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包括前夫在内的所有人的尊重。 晚年张幼仪在回忆这段婚姻时,表现出惊人的宽容和理解:“也许他对待我的方式,是他对包办婚姻反抗的一种表现。” 1949年后,张幼仪移居香港,与一位医生结婚,度过了平静的晚年。 回看她的一生,从被抛弃的发妻到成功的商界女性,从传统女性到现代独立女性,张幼仪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而那个曾经嫌弃她的徐志摩,若在天有灵,不知会作何感想。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张幼仪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2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