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法塔赫政府眼睁睁对外看着以色列打哈马斯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呢 巴

纸上点将 2025-10-01 23:42:00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法塔赫政府眼睁睁对外看着以色列打哈马斯也不愿意伸出援手呢 巴勒斯坦内部分裂由来已久,法塔赫和哈马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走上不同道路。法塔赫作为巴解组织核心,强调世俗民族主义,通过外交谈判争取权益,比如奥斯陆协议中他们接受了有限自治方案。哈马斯则以伊斯兰抵抗为旗帜,拒绝承认以色列,主张武装斗争。 2006年立法选举,哈马斯以44%得票率胜出,法塔赫仅得41%,这本该是权力交接起点,却酿成血腥对抗。次年6月,哈马斯在加沙发动政变,迅速控制地带,法塔赫势力被赶到西岸。从此,巴勒斯坦分成两块,法塔赫管辖约旦河西岸,哈马斯独霸加沙。这种分裂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意识形态和权力野心的产物,大家都知道,统一口号喊得响,实际操作起来各怀鬼胎。 这种对立在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后暴露无遗。以色列国防军随即发动大规模反击,加沙伤亡惨重,哈马斯顽强抵抗却节节败退。法塔赫高层在拉姆安拉总部保持沉默,没有调动资源援助,也没有公开谴责以色列的过度行动。原因很简单,哈马斯当年政变中处决了数十名法塔赫成员,旧恨未消,新仇又起。法塔赫视哈马斯为最大威胁,如果贸然帮忙,不仅会破坏与美国和欧盟的合作,还可能让哈马斯借势扩大影响。说白了,法塔赫更在意保住西岸的稳定地位,而不是冒险卷入加沙的泥潭。国际援助本就有限,法塔赫每年从欧盟和美国拿到数亿美元资金,用于维持治安和基础设施,这些资源可不能白白拱手让人。 国际格局进一步加剧了法塔赫的旁观态度。西方国家视哈马斯为恐怖组织,从不与其直接对话,而法塔赫的温和路线让他们坐上了奥斯陆后续谈判桌。2024年9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143国支持结束以色列占领,法塔赫代表积极推动,哈马斯声音被边缘化。到2025年9月,又一决议确立排除哈马斯影响的巴勒斯坦治理框架,中国和俄罗斯也投赞成票。这意味着法塔赫的国际信誉水涨船高,他们通过外交斡旋,争取到更多人道援助通道。相比之下,哈马斯的火箭弹策略只换来以色列的铁穹拦截和援助封锁。法塔赫清楚,帮哈马斯等于自毁前程,西方会冻结资金,阿拉伯盟友也会犹豫。现实点说,这不是冷血,而是生存本能,谁不想在乱局中多占便宜。 哈马斯和法塔赫的路径分歧还体现在治理模式上。哈马斯在加沙推行严格伊斯兰法规,压制异见,选举后就再无公开投票,导致内部不满积累。法塔赫虽有腐败问题,但西岸相对开放,允许有限反对声音,并与以色列协调安全事务,避免大规模冲突。 2023年冲突爆发后,哈马斯宣称抵抗胜利,却留下遍地废墟和数千平民伤亡。法塔赫内部评估显示,这种打法只会让国际社会更疏远巴勒斯坦事业。2024年1月短暂停火,哈马斯释放部分人质,以色列撤军,但协议很快破裂。法塔赫借机在联合国发声,强调需要技术官僚政府取代哈马斯统治。 以色列的策略也间接助长了法塔赫的观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长期采用分而治之战术,早年甚至默许卡塔尔资金流入加沙,扶持哈马斯对抗法塔赫。2023年袭击前,以色列情报已掌握哈马斯计划,却未全力拦截,事后调查显示高层疏忽。这让哈马斯成为以色列的“有用敌人”,同时削弱法塔赫的谈判筹码。法塔赫明白,介入加沙战事会让他们被贴上恐怖同谋标签,失去美国每年上亿美元军援。2025年3月,开罗阿拉伯峰会中,哈马斯拒绝以色列流亡提议,法塔赫则推动联合重建努力,却遭哈马斯拖延。结果,援助卡车在口岸积压,民众苦不堪言。 和解尝试虽多,却总以失败告终。2024年7月,北京会谈中,两派同意弥合分歧,结束加沙冲突,但执行中哈马斯拖欠武器上交,法塔赫抱怨资金分配不公。2025年1月,法塔赫公开批评哈马斯10月袭击是侵略借口,导致加沙遭殃。这次裂痕让先前协议化为泡影。 根源在于权力分配:哈马斯不愿放弃加沙控制,法塔赫坚持总统阿巴斯领导统一政府。国际调解如卡塔尔和美国推动停火,却忽略内部分歧。2025年6月,哈马斯提出移交权力给技术官僚,但附加条件苛刻,法塔赫视为幌子。巴勒斯坦民众夹在中间,西岸失业率高企,加沙饥荒频发,两派内斗让建国梦遥遥无期。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