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号,联合国直接在海南三亚启动“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就是拉着全世界一起去摸透6000米以下的深海! 这次探险的“大杀器”是中国自己造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2020年它就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了个纪录——潜到10909米深,比珠峰还高! 更厉害的是,它的载人舱、推进器这些核心部件,96%以上都是中国自己造的。 中科院金属所的团队为了造出能扛住每平方厘米近千斤压力的钛合金舱体,把不同比例的金属材料熔了又熔,试验做出来的废品堆满了实验室。 深海所的团队为了研发能扛高压的高清摄像机,失败了70多次才成功。 这些“硬核技术”让中国成了全球少数能自己造万米级载人潜水器的国家,也让国际合作有了底气。 这次探险可不是中国“单干”。新西兰的海洋生物专家、丹麦的地质探测高手、德国的深海工程团队…… 145名国际科学家已经跟着“奋斗者”号下了214次潜,把马里亚纳、克马德克、普伊斯哥等9条全球主要海沟都跑了个遍。 2025年初,中国和新西兰一起搞科考,“奋斗者”号一次下潜就帮新西兰团队找到了他们找了两年的深海微生物样本。 这种“数据大家一起看、任务轮流当主角”的开放模式,把科技封锁的墙给拆了。 6000米以下的深海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15%,但比月球还神秘。 这里压力大、温度低、没阳光,却养着一堆独特的“深海居民”:能在极端环境里活下来的微生物,可能藏着治癌症的新药。 海沟底部的甲烷沉积,和全球碳循环关系大得很;板块俯冲带的地质活动,直接影响地震、海啸的预测。 中国科学家曾在雅浦海沟发现新甲壳动物,在马里亚纳海沟测到特殊海水温度变化,这些发现正在改写人类对深渊的认知。 这次探险最让我佩服的,是中国从“跟在后面跑”到“带着大家跑”的转变。以前,深海技术被几个国家垄断,中国科学家只能“借别人的船下海”。 现在,“奋斗者”号带着14国团队“组团下潜”,这种底气来自几十年如一日的“死磕”——从钛合金舱体的几千次试验,到深海摄像机的70多次失败,再到跨单位一起干的“集团作战”,每一步都刻着“自己搞出来”的劲头。 更难得的是中国的大方劲儿。计划明确说,每片探索区域都要划生态保护区,禁止乱采样。 数据和成果所有参与方都能看,甚至打算建个全球深渊研究中心,教国际人才怎么搞深海研究。 这种“自己有真本事,也愿意带着大家玩”的态度,让科技合作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成了解决全球问题的钥匙。 深海底下,没有国界。当“奋斗者”号的机械手抓起60公斤的岩石样本时,它抓起的不仅是科学数据,更是人类对未知的共同敬畏。 这场探险最终会证明:在地球的最后一片“没人去过的地方”,合作比打架有用,开放比封闭有未来。
9月28号,联合国直接在海南三亚启动“海洋十年”全球深渊探索计划,就是拉着全世界
掘密探索
2025-10-02 15:52:05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