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墨西哥经济部宣布对原产中国的2—19毫米有色浮法玻璃启动反倾销调查,公告次日起生效。 为什么中国玻璃会突然成为墨西哥反倾销调查的目标?要知道在 2024 年,中国可是墨西哥玻璃制品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美国,全年出口额达到 1 亿美元级别,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靠的绝不是所谓的 "低价倾销"。 这次被调查的 2 到 19 毫米有色浮法玻璃,在建筑、汽车、电子等多个行业都有广泛应用,墨西哥方面把调查期定在 2024 年全年,还把损害分析追溯到 2022 年初,这样的时间跨度背后,其实是当地企业对中国产品竞争力的忌惮。 有意思的是,就在一年前的 2024 年 9 月,墨西哥刚对同类规格的透明浮法玻璃发起过反倾销调查。 当时是应本土企业 Vidrio Plano de México 的申请,涉案税号也和这次高度重合,短短一年时间连续针对同类产品动手,难免让人觉得这是贸易保护的老套路。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这边的反应很沉稳。事发当天,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就站出来表态,明确支持商务部展开贸易投资壁垒调查,还号召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用合法途径捍卫权益。 这种行业协会牵头、企业联动的应对方式,已经是中国企业处理国际贸易摩擦的常态,背后是多年积累的应对经验。 就像之前美的电器应对阿根廷洗碗机反倾销调查时,面对高达 54% 的税率,企业没有退缩,而是联合律师团队制定应诉策略,提交价格承诺方案,最终成功让调查无税结案。 还有泰安汉威集团面对美日企业的垄断倾销,主动发起反倾销申诉,不仅捍卫了自身权益,还推动国内产业升级。这些案例都说明,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正在不断提升,不再是被动挨打,而是懂得用规则保护自己。 而且中国玻璃产品能打开国际市场,核心靠的是性价比和技术实力。这些年国内企业在节能镀膜、Low-E 玻璃等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产品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上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才能在全球市场获得认可。 墨西哥消费者愿意选择中国玻璃,本质是市场的选择,不是所谓的 "倾销" 能做到的。 现在墨西哥经济部已经公布了提交调查问卷的方式,利害关系方可以通过邮件或现场递交材料,线上提交截止到下午 6 点。 接下来的调查过程中,中国企业和行业协会肯定会积极配合,用真实的数据和证据回应质疑。这种理性应对的态度,正是大国企业风范的体现,不卑不亢,既维护自身权益,也尊重国际贸易规则。 国际贸易中出现摩擦本是常事,关键在于用公平合理的方式解决。中国从多年前应对欧盟光伏反倾销,到如今从容处理墨西哥玻璃调查,早已积累了成熟的应对体系。 这场调查最终会走向何方?中国企业又能拿出哪些有力证据回应质疑?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越南出口猛增的暗面:一场外资主导的繁荣能走多远?我有预感,越南这次真的要变天了
【16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