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湖北1对夫妻自杀去世,留下仅6岁的女儿,25年后,女儿竟然不顾全村人的指责,毅然决然的带人挖开了父母的墓地!然而,等大家知道实情后,都为之动容。 2017年4月,福建某派出所的会议室里,吴家雨把一只掉了耳朵的灯芯绒布熊递到林艺辉面前。布熊的绒毛早已磨得发白,缝合处的线掉了大半,可林艺辉的手刚碰到布料,眼泪就掉了下来。 他记不清父母的样子,却始终记得小时候抱着的这只布熊,耳后那处小小的肉瘤,也和布熊左耳的破洞一样,成了刻在身上的印记。 这只布熊,是吴家雨藏了二十三年的“信物”,也是她挖开父母坟墓、对抗全村非议的勇气来源。 1990年武昌火车站旁的小卖部,父亲吴世元花15块钱买下这只布熊。那时候他一天工资才8块,却咬着牙给两岁半的吴家燚买了礼物,想带去给在武汉打工的妻子王正荣一个惊喜。 可谁也没想到,排队买票时,他让老乡帮忙照看孩子,转头的功夫,人和老乡就没了踪影。后来有人说,那老乡是受人指使的人贩子,也有人说,是父亲丢了钱包滞留时,孩子被趁机抱走。 具体细节早已模糊,只留下吴世元疯了似的在火车站哭喊,声音哑了还在找“燚燚的布熊”。 这只布熊最后落到了6岁的吴家雨手里。1992年7月23日,她放学回家,看见家门口围满了人,母亲常穿的蓝布衫掉在门槛外,上面沾着刺鼻的火药味。 她冲进屋,发现父母躺在地上,手里攥着没贴完的寻人启事,遗书是写在吴家燚幼儿园作业本上的,背面还有孩子画的小太阳,正面的字迹却潦草得发抖:“没护住孩子,没脸活着。” 那天起,布熊成了她唯一的念想,睡觉时抱在怀里,上学时藏在书包最底层,哪怕后来辍学去电子厂打工,也把布熊塞进随身的行李袋,生怕磨坏了。 2013年冬天,武汉的出租屋里,吴家雨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屏幕上是寻亲志愿者群的消息,有人说福建有个叫林艺辉的年轻人,耳后有肉瘤,年龄也和吴家燚差不多。 她连夜请假赶过去,可见面才发现,对方的生日和弟弟差了半年。 2014年年底,志愿者告诉她,DNA比对需要父母的样本,哪怕是尸骨也可以。这个消息让她一夜没睡。她知道,挖父母的坟在村里是天大的忌讳。 小时候她吃百家饭长大,村支书曾摸着她的头说“你爸妈不在了,村里就是你的家”,现在要挖坟,肯定会被骂“白眼狼”。 她先找了叔叔,叔叔蹲在门槛上抽了半包烟,最后说“你爸妈要是知道能找到燚燚,死也瞑目”。 可村里人听说后,都来劝她,有人拿着族谱说“入土为安是老规矩”,有人甚至说“你这么做,会遭天谴”。 那段时间,她每天都去父母坟前,把布熊放在坟头,跟父母说话:“爸妈,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我想找到弟弟,完成你们的心愿。”风吹过坟头的草,沙沙作响,像是在回应她。 2015年3月,她带着警察和法医来到坟前。挖坟那天,很多村民都来了,有人站在远处骂,有人偷偷抹眼泪。 当法医小心地从尸骨上提取牙齿样本时,吴家雨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额头磕出了红印:“爸妈,再等等,快找到燚燚了。”样本送去检测后,她更忙了。 白天在餐馆端盘子,晚上就帮张翠兰阿姨整理寻亲资料,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有时冻得发红也不停。 2016年春天,张翠兰终于通过DNA找到女儿,重逢那天,张阿姨拉着她的手哭:“要不是你,我这辈子都见不到我闺女。”吴家雨看着她们抱在一起,突然觉得,自己做的这些都值了。 2017年4月,警方打来电话说,福建的林艺辉与父母的DNA匹配成功。她立刻买了最早的火车票,带着布熊和那张泛黄的寻人启事赶过去。 她抱着弟弟哭:“爸妈要是知道,肯定高兴。”后来她才知道,林艺辉被拐到福建后,养父母给他改了名,可他一直记得自己叫“吴家燚”,记得妈妈叫“王正荣”,还偷偷在课本上写过这两个名字。 现在,吴家雨在武汉一所中学做后勤,同时是本地寻亲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每月都会组织一次线下寻亲交流会,帮更多人整理资料、联系检测机构。 弟弟吴家燚开了家汽修店,店里墙上挂着全家福,有父母年轻时的照片,也有姐弟俩现在的合影,逢年过节,他会带着妻儿回竹山老家。村民们再也不说她“不孝”了。 信息来源: 楚天都市报|2017-04-18|父母寻子未果寻短见 姐姐开棺提取双亲DNA找到弟弟 长江云新闻|2017-04-18|随州 | 全国首例开棺寻亲 因弟弟27年前被拐父母自尽…
1992年,湖北1对夫妻自杀去世,留下仅6岁的女儿,25年后,女儿竟然不顾全村人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03 10:44:5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