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美国才发现! 除了稀土,我国还掌握着美国这条医药供应链的命脉。

老乡最是味儿 2025-10-03 12:06:29

万万没想到! 美国才发现! 除了稀土,我国还掌握着美国这条医药供应链的命脉。美国88%的原料药依赖进口,其中我国是主要来源。 这层窗户纸捅破,美国医药圈怕是惊出一身冷汗。以前总盯着稀土卡脖子,没成想自家药箱子的钥匙,早攥在别人手里。原料药这东西听着不起眼,却是西药的“骨架”,抗生素、降压药、抗癌药,少了它,再牛的药企也造不出成品药。就像包饺子没面粉,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美国药店货架上,多少常用药的原料都带着“中国制造”的影子。有数据说,青霉素类抗生素原料,咱们占了全球产量的八成;常用的维生素类,更是大半出自中国工厂。以前美国人觉得“买药还不容易”,真等这根供应链晃一晃,高血压患者可能买不到降压片,术后病人可能缺了消炎药,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有意思的是,这局面不是一天形成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美国把原料药生产往外迁,嫌污染大、利润薄,转头搞研发和品牌。咱们靠着完整的化工产业链、熟练的技术工人,一点点接过来,从代工到自主生产,默默成了全球最大的原料药供应国。就像种庄稼,别人嫌弯腰累,咱们深耕细作,最后收获的时候,才让人看清谁手里有粮。 美国现在急着要“本土化生产”,可哪有那么容易?建个符合标准的原料药厂,少说要三五年,投入动辄几十亿。更头疼的是技术工人——以前嫌这行辛苦,年轻人不爱干,现在想招人都难。有药企老板吐槽:“就算现在动工,等工厂建好,怕是黄花菜都凉了。” 这事儿戳破了美国“产业空心化”的老问题。这些年净想着搞金融、玩资本,把能赚钱的环节攥手里,把脏活累活推出去。可供应链这东西,断了再想接,就不是花钱能解决的。就像家里的水管,平时没人在意,真爆了才发现,重新铺管比当初装管难十倍。 咱们也不是故意卡脖子。原料药出口,讲究的是互利共赢,你有需求,我有产能,公平交易而已。但这提醒了谁都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美国依赖咱们的原料,咱们也得警惕某些技术被卡脖子。这些年咱们加快中药现代化,推进原料药自主研发,也是在给自家医药安全上保险。 有人担心“会不会用原料药反制”,其实大可不必。医药这东西关系人命,掺杂政治博弈太不人道。但这确实让美国明白,供应链安全不是单方面的事,你卡别人的脖子,就得想到自己也有软肋。就像下棋,拱卒的时候得看看自己的老将有没有护好。 现在美国药企开始给中国供应商涨订单,态度客气了不少。有消息说,好几家巨头主动跑来谈长期合同,以前压价压得狠,现在生怕供货不稳。这转变挺耐人寻味——实力才是硬道理,手里有货,说话自然有分量。 说到底,这不是谁赢谁输的较量,是全球化给的教训。产业链像张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拆了重织,代价远超想象。美国这次惊醒,或许能明白:合作不是施舍,是互相需要。真把路走窄了,最后难的还是自己老百姓。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7
老乡最是味儿

老乡最是味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