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火商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在一次闭门会议上表示,如果你想与中国开战,那你就别指望美国军队能用含有稀有金属的物资来进行补给了。 稀土元素作为十七种特殊金属的总称,在国防工业中不可或缺。中国占据全球90%左右的供应量,美国军队所需稀土中70%直接从中国进口,美军78%的装备依赖这些材料维持性能。F-35战斗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用于雷达中的镓化合物和发动机高温合金涂层,这些部件确保飞机隐身和超音速飞行能力。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每艘消耗4.17吨稀土,应用于声呐系统和核反应堆控制。没有这些元素,潜艇在水下将丧失探测和行动能力。导弹的精确制导系统也离不开稀土永磁体,断供将导致打击精度大幅降低。这种依赖让美国国防体系高度脆弱,一旦供应链中断,后果难以预料。 美国国防部多年来试图分散稀土来源,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蒙古等地开发矿场,但加工环节成为瓶颈。中国控制90%的全球稀土精炼产能,美国本土技术水平落后30年,无法达到军工纯度标准。最大的美国稀土企业MP材料公司,将80%的原矿运往中国加工,然后再高价购回成品。这种循环不仅增加成本,还强化了对中国的依赖。国防承包商如雷神公司,无法在短期内摆脱这一格局。重建完整供应链至少需要15年时间,在此期间,美军装备生产和维护都需依赖外部供应,这在战略上形成明显短板。 雷神公司首席执行官格雷戈里·海耶斯在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指出,公司有数千个中国供应商,脱钩不可能,只能降低风险。他强调,美国与中国每年贸易额达5000亿美元,95%以上的稀土材料来自中国或在那里加工,没有替代选择。如果完全切断联系,需要多年重建能力。这番言论反映出军工企业的现实困境,美军高科技武器高度依赖这些材料,一旦冲突升级,补给将成问题。海耶斯的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供应链的客观评估,提醒决策者需谨慎处理对华关系。 为规避管制,美国一度通过走私渠道获取稀土,将材料伪装成水泥、瓷砖胶或饮料,经泰国、墨西哥转运。深圳海关曾查获2吨伪装成水泥块的锗锭,这些锗足够制造数万枚精确制导导弹。青岛海关从越南进口沙发中搜出200公斤镝铁合金,用于F-35发动机关键部件。这种地下交易虽暂时缓解短缺,但风险极高,且无法满足大规模需求。中国海关加强打击,使用AI光谱仪、区块链溯源系统,并在中蒙边境部署3.2万个振动传感器,识别运输车辆中的稀土矿石。2025年修订的矿产资源法将稀土走私列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最高可判死刑,上半年拦截率达67%。这些措施有效切断非正常渠道,让美国获取难度加大。 美国国防部推动本土重建,补贴MP材料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建磁材工厂,但产能仅相当于中国一家小厂的日产量,成本高出30%以上。专家短缺问题突出,美国稀土领域专业人员不足100人,而中国有10万工程师,技术差距明显。五角大楼的投资虽有成效,如向加拿大企业提供1400万美元补贴生产锗基板,用于国防卫星,但整体进展缓慢。国防承包商如洛克希德·马丁视这些举措为突破,却承认短期内无法摆脱依赖。供应链重塑需长期努力,在此过程中,美军面临持续风险。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源于长期投资和资源控制,全球85%的加工和90%以上的磁铁生产集中在那里。这让美国在国防和清洁能源转型中处于被动。2025年,中国进一步限制关键矿物出口到西方国防制造商,影响包括F-35战斗机和巡航导弹的生产。国防部报告显示,美军武器系统中超过8万个部件含有受中国控制的矿物。专家警告,如果禁运持续,全球电子和国防供应链将中断。这种局面凸显大国竞争的深层问题,美国需加速多元化,但现实挑战巨大。 雷神公司作为美国五大国防承包商之一,其业务覆盖导弹、雷达和航空系统,与中国供应链深度交织。海耶斯的表态并非孤例,其他企业如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也面临类似问题。2023年以来,美国政府推动芯片和药品供应链回流,但稀土领域进展有限。国会通过补贴和税收激励重建半导体产能,却在矿物加工上落后。专家指出,这种依赖源于中国在价格和规模上的主导,任何脱钩尝试都将付出高昂代价。长远看,美国需加强国际合作,如与澳大利亚联合开发矿产,但短期风险仍存。 在全球地缘紧张背景下,稀土已成为战略武器。中国通过出口控制回应美国制裁,影响不止国防,还波及电动汽车和风电等领域。美国进口80%的稀土依赖中国,任何中断都将导致生产停滞。国防分析显示,美军库存有限,三年来乌克兰冲突已消耗大量导弹,补给压力增大。中国稀土禁运将放大这一问题,让美国决策者重新评估对华策略。企业如雷神需平衡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寻找降低风险的路径,但完全独立仍遥远。
*全世界公认的军事实力第一是美国,俄罗斯第二,中国第三,不过经过93阅兵和福建舰
【12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