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

墨香染时光 2025-10-03 20:13:55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一生中两次辍学,初中数学考30分,高中没念完就另谋出路,而父亲钱学森却不闻不问随他去,但2023年6月3日钱永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依旧说:我父亲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 信源:中国新闻网——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 你见过这样的父亲吗?自己是被美国称为“能顶五个师”的航天泰斗,儿子初中数学只考30分,两次辍学没读完高中,他不骂不催也不托关系,可儿子长大后却逢人就说“我爸是特别合格的父亲”。 这事儿说的就是钱学森和他儿子钱永刚,要是搁现在,恐怕不少家长早急得整夜睡不着了,可钱学森偏偏用“看似不管”的办法,教出了能自己闯出路的孩子。 这故事得从钱永刚7岁那年说起。1955年,他跟着父母从美国回北京,刚落地就傻了眼——以前说惯了英语,课堂上老师讲的方块字跟天书似的,连热牛奶都不敢喝(在美国喝常温的,回国见滚烫的以为是“怪东西”)。 好不容易适应了语言,到初中又栽在数学上,一张卷子考30分,红叉叉爬满纸,他攥着卷子躲在房间里,怕挨骂。 可钱学森啥也没说。那天晚上吃饭,他接过卷子翻了翻,只问了句“是真不会,还是没好好琢磨”。 钱永刚小声说“有些概念没弄懂”,本以为爹会找家教或者逼他刷题,没想到钱学森从书架上抽了本基础数学书递过来:“自己看懂了,比别人讲十遍都管用。” 就这么一句话,没多余的要求,钱永刚反倒拿着书啃了起来——不是被逼的,是觉得“爹都没怪我,我得自己弄明白”。 后来钱永刚更“折腾”,初中没读完就想辍学,说对上课没兴趣,就想去工厂看机器。 换别的家长,可能早把他骂回去了,钱学森却只是坐下来问:“想清楚了?自己选的路,以后别后悔。” 结果钱永刚真去了机械厂当学徒,每天跟着师傅磨零件、看图纸,没几天就傻了——好多图纸上的公式他都看不懂,这才知道没文化不行,又灰溜溜地回了学校。 钱学森见他回来,没说“我早知道”,只递了杯热水:“知道缺啥,就补啥,不丢人。” 再后来到了高中,赶上特殊时期,学校没法正常上课,钱永刚干脆又“辍学”了,这次他决定去参军。 1969年,他穿着军装坐上去部队的绿皮火车,钱学森去送他,没托人给安排轻松岗位,只跟部队的人说“让他自己选活儿,别特殊照顾”。 到了浙江金华的部队,钱永刚成了油机员,每天跟轰隆隆的柴油机打交道,油污糊满脸,他也没抱怨,闲下来就啃机械图纸,还自己琢磨无线电技术。 打靶考核时,他五枪打出49环,全团都知道“钱老的儿子是把好手”,那张考核证书,钱学森后来一直放在床头。 最让人佩服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30岁的钱永刚决定试试。 那时候他在部队已经待了八年,好多知识都忘了,就把自己锁在仓库里复习,啃翻烂的代数书,抄满公式的笔记本用了一本又一本。 考试那天,他穿着胶鞋蹚着暴雨去考场,坐在一群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中间,一点没觉得不好意思。 等录取通知书下来,他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拿着通知书给父亲写信,钱学森回了张纸条,上面画着个简单的火箭示意图,写着“成功的火箭,都是从失败堆里站起来的”——没说“你真棒”,却比啥鼓励都管用。 后来钱永刚还去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硕士,那是钱学森当年留学的地方,可他没提自己的身份,每天泡在实验室敲代码到深夜,比年轻同学还拼,最后提前一年毕业。 回国后他当老师、整理父亲的手稿,在上海交大办钱学森图书馆,有人问他“你爹没帮你铺路吗”,他总笑着说:“我爹给我的,比铺路更金贵——他让我自己学会了走路。” 现在好多家长怕孩子走弯路,报补习班、盯作业,把路铺得平平整整,可钱学森偏不。 他知道,孩子不是机器,没法按设定好的程序走;分数也不是标尺,能衡量出的只是知识,衡量不出面对困难的底气。 钱永刚说的“合格”,从来不是父亲帮他考了多少分,而是父亲教会他:不管考砸了、选错了,都能自己爬起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就像钱学森说的“你的路要自己走,我能给你的只是不干涉”,这种信任,比任何说教都有力。 现在再看这对父子的故事,才明白真正的好教育,不是把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而是教他成为能扛住风雨的树——这大概就是钱学森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教育智慧吧。

0 阅读:74
墨香染时光

墨香染时光

阳光明媚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