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美国正在遭中国第2次冲击,比十几年前的第1次要猛烈得多。中美关税战最终结果

龙游四海傲苍穹 2025-10-04 11:04:58

美媒:美国正在遭中国第2次冲击,比十几年前的第1次要猛烈得多。中美关税战最终结果仍未出炉之际,美媒纽约时报再度发出严重警告:美国正遭受猛烈冲击!并且在力度方面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十几年前的第一次冲击要厉害的多,美国要谨慎应对。但一个非常糟糕的情况却是美国仍然沉浸在上一次冲击的阴影下,并未完全真正走出,来自于我国的第二次冲击毫无疑问会给美国带来更大范围的深层次影响,美国危矣! 据媒体报道,美媒纽约时报在今年7月份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警告过第一次中国冲击的到来,第二次冲击会更严重》的时评文章。 文章作者一个名叫戴维·奥托,一个名叫戈登·汉森,都是分析中美经济情况的行家里手,重点关注领域为美国制造业。 其实早在N年前,这两个人就写过一篇大意为中国制造如何改变美国制造行业生态和格局的时评文章,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引发华盛顿政府的高度警觉。 今年7月发的文章同样高度关注我国制造业,只是领域方面俨然对准的是我国占据主导优势地位领域的科技制造业,强调美国将在盲目自大下一步步滑向孤立主义并最终付出惨痛代价。 文章指出,现在的我国制造业相较以往而言更加突出了创新驱动的概念,大体上讲,形成了以民营企业为核心,政府帮扶为兜底托举的良性循环突出态势。 广大地方政府不再执着于追求创造规模无比巨大的GDP神话,而是转向了布局前沿行业,使得高精尖等代名词越来越出现在中国制造之上。 像中国制造已在加快转型中国智造就是最好的例证,文章还用了合肥从风投之城起家到一举成为我国第二大电动车产地作为经典案例来突出新时代下的制造和智造并举的奇迹。 文章强调,这样的奇迹在我国已是屡见不鲜,不管是宁德时代还是大疆公司亦或者是在光伏硅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隆基都是当下的美国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 而这些企业从建立到占据行业头部往往还不到30年,这意味着我国在走向和引领智造上既要比美国有经验又比美国拥有更大毅力、更足耐心和更强动力。 但中美关税战背景下的特朗普政府却显得尤其目光短浅:将原本是劳动密集型优秀代表的一众跨国公司回迁美国本土,以维护美国国家安全为名。 殊不知,这正是我国极为高兴和乐于看到的局面,这是因为以往的中国制造1.0就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但却造就了世界各国一种十分努力却实际在输血各大发达国家的假象。 所谓的人口红利实际是发达国家资本的狂欢,我国在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同时也意味着创造的数以亿计的可观财富就这样白白从指尖溜走,而我国对此无能无力。 这其实是中国制造的诟病和伤痛所在,同时也是我国加快转型中国智造的不竭动力,但美国却以“中国威胁论”为由,悍然发动了贸易战和关税站,执行对于我国的围追包围计划。 美国的根本目的完全在于维持现有的我国出力,美国收割的既定格局以及不许我国实行弯道超车,可美国没有想到的是,我国已在多个领域悄然间完成布局并实质性弯道超车。 这就是文章要揭示的主旨与核心,文章在最后还指出,美国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聚焦于那些由公私合力驱动、极具创新潜力的产业。 言外之意是贸易战这种针对于旧有格局的低层次博弈已然被我国所实质性抛弃,将对抗进行到底的结局只能是美国越陷越深,而我国则趁此机会将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推向世界。 这是因为我国早在十年前就意识到了美西方阵营在先进科技领域维持的垄断地位必须要得到陡然打破,如果任由西方把控议价权,那么我国将永无出头之日。 事实上,不仅仅是我国如此,任何企图弯道超车的后来者都将面临此种重大挑战,幸运的是,我国并没有被中国制造创造的众多成就所迷惑,而是早早意识到议价权之争极为重要。 总体来看,文章的核心观点并没有太多错误之处,比如中国制造极大冲击全球供应体系,就此形成对于美国的重大挑战就很是正确,只是美国并不从利于我国的视角出发加以看待。 再比如现在的美国并没有把科技创新牢牢摆在首要位置,而是想方设法提高门槛和维持垄断地位,宁愿自己不创新也要阻隔科技之间的固有交流往来态势; 还比如特朗普仍然寄希望于通过大肆对外售卖传统能源而从俄罗斯手中抢走一众西方盟友的能源市场,一切都在表明美国已经越来越走下坡路,也许要不了多久美国就会日落西山。 我国固然通过提前布局冲击了美国,对其构成重大挑战,可美国的故步自封才是走向衰弱的根本原因,但心高气傲的特朗普同样不会正面直视自己的错误,这篇文章仍然不会大放光彩。 参考资料: 戴维·奥托、戈登·汉森:“中国冲击2.0”比1.0更猛,而美国还在打“上一场战争”|观察者网

0 阅读:3

猜你喜欢

龙游四海傲苍穹

龙游四海傲苍穹

龙游四海傲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