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美国政府突然宣布,从十四号开始,所有由中国生产、或者由中国企业持有和运营的船舶,只要进入美国港口,就要额外缴纳一笔高昂的费用。 这一纸政策,把整个全球航运业都搅得人心惶惶,国际几大航运巨头立马开始调整策略,像地中海航运、马士基和达飞这些公司,都悄悄把在美国运营的“中国关联船”用别的船替换掉,或者干脆避开美国港口。 美国为啥突然出这一招?说到底是因为自己的造船业连年衰退,和中国的庞大产能相比几乎没有竞争力。 去年,美国的大型商船产量甚至不超过双位数,而中国同年交付的船舶数量上千艘,差距摆在面前。 这个政策,看似是针对安全和贸易,实际上就是给国内造船业加一层人工护盾,想逼市场“扶一扶”美国产品。 让美国头疼的是,这次中国反应比想象中快,9月的最后几天,中国就宣布修改了《国际海运条例》,明确写着:任何国家若对中国航运实施歧视性措施,中方将立即采取回应行动。 这意味着美国收取港口费的当天,中国就有法律工具可以直接还击。 长期以来,很多国际航线依赖美国港口作为中转点,但一旦新的航线习惯在加拿大或墨西哥停靠,再走陆运进入美国,这种改变很难逆转。 港口是城市经济的心脏,货轮少了,不光影响收入,就业也会受到冲击。 这场博弈,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既是造船业的较量,也是贸易规则的角力。 【信息来源:特朗普政府港口费政策将生效,“美国航运业界仍一头雾水,中方已先发制人”——观察者网2025-09-30】
美国打压成功?中国GDP降至美国的59%?全球老二的崛起被打断?2024年中国G
【5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