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我在咖啡馆见了一位刚工作三年的年轻人小林。他语气急切又沮丧:“老师,我上周托亲戚认识了区里的局长,递了名片还加了微信,可前几天我想咨询个职称评审的事,发消息过去根本没回复。您说,我这算有了人脉吗?” 我没直接回答,而是问他:“你跟局长见面时,除了说‘请多关照’,还能提供什么?是帮他解决了某个难题,还是让他记住了你某个不可替代的能力?” 小林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 —— 他满脑子想的都是 “认识大人物”,却从没思考过,对方为什么要把时间花在一个对自己毫无价值的人身上。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困境。太多普通人吧 “加微信”“留电话” 当成建立人脉的全部,以为混进几场饭局、攒下几百张名片,就能从此平步青云。可现实往往是,那些看似热闹的社交,最终都成了 “无效人脉” 的泡沫。 关于人脉,我有几点建议: 1、“认识大人物”= 有人脉?错,那只是 “单方面眼熟” 没有价值交换的 “认识”,只是单方面的 “眼熟”,连 “熟人” 都算不上,更别提人脉了。就像小林,他认识局长,可局长为什么要回复他的消息?局长每天要处理的事、要见的人不计其数,一个既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又不能帮他解决问题的年轻人,在他眼里,和大街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没什么区别。你以为的 “人脉”,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 “自我感动”。 2、你有 “不可替代性”,别人才会 “非你不可” 你有别人需要的、且别人自己无法轻易获得的能力,你在别人眼里,才是 “有价值的人脉”。比如你做行政工作,只会打杂、整理文件,那你在别人眼里,就是 “可替代的”—— 随便找个人都能做你的工作,别人为什么要把你当人脉?但如果你不仅会做行政,还会做数据分析、写方案,能帮公司节省成本、提高效率,那你就是 “不可替代的”,别人自然会愿意跟你建立联系。 3、普通人的人脉经营策略:别搞 “社交突击”,要做 “长期投资” 首先你自己没有背景,身边认识的都是和自己差不多水平的人,那么想要拓展真正的人脉,就需要先把自己本职的工作做精细,然后当个工具人为别人提供价值,这样才能让别人想起你。 如果你真的偶然认识一个大人物,那么“多请教,轻关怀”是一个策略,大人物可能不指望你能帮他什么,但是如果他认为你这个人谦虚好学,顺手提携你一下,这才是向上建立人脉的底层逻辑。千万不要冷不丁的先找别人办事。普通人对于真正的人脉,别存功利心,要“真诚”和细节! 你觉得有道理吗?一起聊聊吧
国庆节,我在咖啡馆见了一位刚工作三年的年轻人小林。他语气急切又沮丧:“老师,我上
秋翠看生
2025-10-04 18:11: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