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看俄乌战场,眼睛都盯着天上飞的 FPV 无人机,觉得那些 “小苍蝇” 炸坦克、搞侦察,简直是战局的主角。确实,乌克兰这几年无人机产能涨得邪乎,2024 年都突破 400 万架了,比当初定的百万目标翻了四倍,前线每天消耗的无人机就得有 3000 架次,看着是挺热闹,不少人都觉得这仗全靠无人机撑着。 可乌克兰那女兵接受采访时一句话,直接戳破了这种假象 —— 前线最缺的根本不是无人机,是人,甚至已经到人快打光了的地步。 这话听着扎心,却一点没夸张,再厉害的无人机说到底就是堆带翅膀的零件,没人伺候、没人扛着防线,根本玩不转。 先不说别的,无人机从仓库里搬出来得有人吧? 拆包装、装电池、校准定位、输入攻击坐标,每一步都得是经过培训的熟手,不然要么飞出去找不到北,要么炸错地方误伤自己人。就算无人机顺利升空炸中了俄军坦克,操控员得盯着屏幕判断战果吧? 要是无人机被俄军电子战系统干扰坠毁,附近的步兵得赶紧补位防御,不然俄军顺着信号源摸过来就是一顿炮火覆盖,这些全得靠活人顶着。 但现在乌克兰哪有那么多人可顶?战争研究所去年的战报都写着,乌军阵亡人数都到 59.34 万了,比俄军多了快 20 万。 要知道乌克兰总人口也就 3700 万,这么大的伤亡比例,能扛枪的青壮年早就越打越少。 为了凑够兵源,征兵年龄一降再降,以前还卡着 18 到 60 岁的线,现在连十六七岁的少年、六十五岁的老人都被拉去体检,连女性都开始纳入强制征兵范围,不然也不会有女兵直接站出来说前线的窘境。 更要命的是,就算勉强把人征上来,培训都跟不上趟。 一个无人机操控员至少得练半个月才能上战场,可刚练出点门道,要么被直接派去填战壕当步兵,要么就在操控点被俄军的精准打击端了窝,等于白培养一场。 你想啊,400 万架无人机产能看着唬人,可每一架都得对应操控、后勤、防御好几个人的配合,每天 3000 架次的消耗,背后就是几千个岗位在轮转。现在人都不够用了,好多无人机箱子堆在仓库里落灰,就算拆出来没人装电池、没人定坐标,不还是废铁一堆? 前线的战壕里更直观,以前还有人换班轮岗,现在往往是一个人要顶好几个人的位置,饿了啃口干面包,困了靠在泥墙上眯一会儿,连抬伤员的人都凑不齐。无人机炸得再欢,没人守住阵地,炸掉的坦克很快能补上来; 可人死一个就少一个,短期内根本补不齐。那些盯着无人机产能夸夸其谈的人,压根没见过前线没人换岗的窘迫,没见过操控室里因为缺人只能两班倒的疲惫。 所以那女兵说 “人快打光了”,根本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是实打实的战场现状。 无人机能当武器,能省点力气,却不能当人用 —— 它不会守战壕,不会救伤员,更不会在弹药打光后继续顶住防线。这仗打到最后,拼的从来不是谁的无人机更多,而是谁还有人能撑着。 乌克兰现在最拿不出来的,恰恰就是能扛事的人,再多的无人机,没人摆弄也只是一堆没用的零件。
好多人看俄乌战场,眼睛都盯着天上飞的FPV无人机,觉得那些“小苍蝇”炸坦
探修説
2025-10-04 18:31:3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