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天塌了!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频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04 21:40:50

英伟达天塌了!黄仁勋没想到中国居然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从2018年开始,美国就频频对中国高端芯片技术进行“卡脖子”,出口管控越来越严,进入拜登时代,这种管控更是层层加码,几乎把关键芯片封死在境外。 英伟达的旗舰GPU——A100、H100,成为重灾区,全线禁售,中国企业只能望洋兴叹,为了满足业务需求,不得不转战灰色市场、二手货或者自行调研替代方案,成本和风险都急剧上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H20本来被寄予厚望,算作救命稻草,可惜它是基于老架构设计,算力比H100低了四分之一,却价格不菲,企业本想暂时凑合使用,但依然感到捉襟见肘。 到了7月,美国的出口禁令稍微放松,英伟达立刻启动复产,硅谷的工厂加班加点,生产线上的晶圆转盘嗡嗡作响,订单接踵而来。 阿里、腾讯等科技巨头纷纷下单,急切想抢到每一块芯片。整个半导体供应链短时间内像上了发条,热闹异常。 好景不长,8月初,中国国家安全部出手,对国内国企和私企下发通知:H20不得用于涉及敏感领域的计算应用,理由直指安全漏洞,这些芯片可能会被境外监控利用,存在潜在风险。 消息一出,企业内部一片哗然。原本以为可以缓解算力瓶颈的H20,如今在敏感业务上完全无法使用,迫使研发团队不得不重新规划算力部署和业务路径。 但是据华为内部员工爆料,H20根本不是英伟达常规的商业版芯片,而是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特供版”。 这款芯片在设计上大幅缩水,性能连H100的三成都不到,却标价高达1.3万美元,让人大跌眼镜。内部员工更透露,H20里可能暗藏着定位追踪等“后门”,用来收集使用数据,甚至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消息一出,整个行业和舆论都炸开了锅。许多研发团队原本寄希望于H20能缓解算力瓶颈,如今才意识到,这根本不是一款真正高性能的解决方案,而是把中国当成“冤大头”在割韭菜: 价格高昂、性能缩水,还可能在关键技术和数据安全上埋下隐患。 员工直言:“这哪是卖芯片?分明是赚黑心钱,同时给中国科技埋雷!”大家心里都清楚,这背后不只是商业策略问题,更涉及国家级技术安全和长期发展风险。 更过分的是,英伟达还搞强制“搭售”,买芯片必须带上他家的网卡,导致采购总成本甚至比买原版还高,这下,连阿里、腾讯这样的大客户都明确表示,暂时不考虑采购了。 曾经在中国AI芯片市场占有率高达95%的英伟达,那种被中国公司“偏爱”的感觉,好像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市场直接用脚投票,表达了最真实的态度。 商业上的失策很快就引来了政治层面的连锁反应,这些特供芯片本就是为了应对2022年美国出口管制而生的,这让它们在中国市场天然就得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 果然,问题来了,国家网信办很快就查出H20芯片存在“漏洞后门”,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了,同时,市场监管总局也启动了反垄断调查,翻起了旧账。 原来英伟达在2020年收购迈络思时,曾跟中方签过协议,白纸黑字承诺不搞强制搭售,保证公平供货。现在这种捆绑销售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了当年的承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公开表态,反对这种经贸科技领域的歧视性做法。 最讽刺的一幕出现了。英伟达本想通过降级产品锁住中国市场,结果却成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催化剂。正是因为A100、H100这些高性能芯片买不到了,特供版又不好用,反而给国产芯片创造了一个从“能用”到“好用”的黄金发展期。 在这样的压力下,像Deepseek这样的中国AI大模型横空出世,给了市场一个巨大的惊喜。这还没完,大洋彼岸的美国媒体也来“补刀”。 彭博社专栏作家帕米·奥尔森甚至提出一个奇特的建议:美国也应该禁售英伟达,模仿中国在受限环境下倒逼创新的路径。 这种论调让黄仁勋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窘境。在中国市场面临抵制,在美国本土又随时可能被当作“祭品”,这恐怕是他没想到的,就连他自己也曾公开承认,美国的限制策略是错误的。 说到底,英伟达这次的特供芯片策略,是一次基于技术垄断旧思维的严重误判。它既低估了中国市场的决心,也小看了监管的力度和本土创新的潜力。 英伟达真正的危机,或许不是丢掉几张订单,而是失去了对未来竞争格局的判断力。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