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的报刊和地摊上的旧时光 前阵子逛早市,看见张大哥蹲在角落地摊前翻东西,凑过去

剑指天涯问录 2025-10-05 07:53:13

小城的报刊和地摊上的旧时光 前阵子逛早市,看见张大哥蹲在角落地摊前翻东西,凑过去一瞧,全是卷了边、泛黄的旧杂志,《读者》、《知音》等等铺了一地,最新的日期还是十几年前的。 张大哥捏着本《故事会》嘿嘿笑:“别看是旧的,比手机上的段子耐读,五毛钱一本,值当!” 咱这小城,想找本当天的报纸,早就是“海底捞针”的事儿了——街上的报刊亭十年前就全拆了,便利店货架最底层连报纸的影子都没有,想买本新的,比连阴雨天见着太阳还难。 我家那摞《参考消息》,还是去年去街道办事处办事淘来的。当时办事员小周正收拾废纸,我眼尖瞅见一摞报纸,赶紧问能不能给我留着。小周笑着说:“现在单位都看电子稿,这些报纸堆着占地方,您要喜欢就拿吧。” 回来的路上,我抱着报纸,心里又暖又酸——想当年,咱小城的邮局门口天天排着队订杂志,我给孩子订《少年文艺》,给老婆订《知音》,每月盼着邮递员送信的日子,比盼过年还上心。现在倒好,新报纸只能从机关单位“淘”,看杂志还得到地摊上去找。 上回在公园遇着老陈,他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襄阳晚报》,字都有点模糊了。我问他哪儿弄来的,他说:“早市地摊上淘的,摊主说是从废品站收的,虽说是旧报,好歹能看看过去的本地新闻。” 我俩找了个石凳坐下,就着时光看报纸,老陈叹口气:“以前咱上班,办公桌抽屉里总塞着本杂志,午休时翻两页,浑身都舒坦。现在年轻人,手机不离手,刷的那些东西,扭头就忘,哪有报纸上的字实在?” 可不是嘛,手机里的新闻像走马灯,晃得人眼晕,哪有捧着报纸,想划重点就作记号、想回味就翻回去的踏实劲儿。 有次跟孩子说想订份新杂志,孩子说:“爸,现在谁还订那玩意儿?手机上啥没有?”我没跟他争——他不知道,我要的不是新闻,是翻报纸时的沙沙声,是杂志里夹着的旧书签,是那些印在纸上的时光… 前阵子整理老房子,翻出一箱子旧杂志,扉页上还写着当年的日期,有的还夹着孩子小时候的奖状碎片。我坐在地上翻了一下午,眼泪都差点掉下来——那些杂志,哪是纸做的?分明是咱一辈子的念想啊! 常听人说,“时代朝前走,旧物留不住”,可我总觉得,再新的潮流,也该给老物件留个地儿。手机是方便,可上面的信息乱七八糟,有时候想找篇靠谱的养生文章,翻半天都是广告;倒是地摊上的旧杂志,虽说旧了点,可里面的文章实在,看了心里踏实。就像老陈说的:“旧报纸旧杂志,是咱老百姓的‘老伙计’,就算不能天天见,见着了就是觉得亲。” 现在咱小城的早市地摊,成了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唯一能找着报刊的地方。 摊主把旧报刊按类别摆好,五毛一块一本,来买的多是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有时候遇上喜欢的杂志,几个老伙计还会互相借着看,跟当年在单位传阅报纸一样。 有人说我们守旧,可他们不知道,我们守的不是旧报刊,是那些印在纸上的日子,是咱小城人过日子的那份踏实劲儿。 时代再变,有些东西也不该丢。就像咱小城的老街道还在,老味道还在,这些旧报刊也该有个地方待着。毕竟,“新潮流再快,也快不过人心底的念想;旧物件再旧,也旧不过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只要还有人愿意在地摊上淘旧报刊,咱小城那些写在纸页上的时光,就不算真的走了。

0 阅读:0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录

剑指天涯问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