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间,我吃了两场婚宴,我算是看明白了,没有人是真心来参加婚礼的,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谁结婚,只是为了还个人情,走个过场罢了。 第一场是同事小李的,她在这座城市漂了五年,和男友挤过十平米的出租屋,也一起熬过失业的难关,这场婚礼是两人攒了三年才攒出来的。 酒店门口摆着新人的婚纱照,小李穿着白纱站在那,看见熟人就笑着递喜糖,可接糖的人大多只是随口说句“新婚快乐”,眼睛却瞟着手里的请柬,心里盘算着随礼的数额。 大厅里二十桌坐得满满当当,可开席前半小时,一半人都在低头刷手机,偶尔有人聊天,话题也绕不开“你随了多少”“上次她给我随500,这次我回600会不会少”。 新人上台讲他们从相识到相守的故事,说到两人最难时一起吃泡面过年,台下有人还在跟服务员催菜,有人拿出手机拍桌上的冷盘发朋友圈,配文“又一场婚宴,今天的牛肉还不错”,全程没人抬头看台上的新人一眼。 第二场是远房表哥的,他做了十年装修工人,手上全是磨出来的老茧,表嫂是工厂的质检员,两人恋爱六年,因为凑不齐首付一直没结婚。这次婚礼是表哥跟亲戚借了两万才办的,前几天他还跟我兴奋地说,要让老家的人都看看表嫂穿婚纱的样子,说这辈子一定要让她风风光光的。 结果当天,表哥家的亲戚来了不少,可刚坐下就有人问“什么时候开席啊,我下午还要去赶集”,还有人偷偷跟身边人说“这菜看着一般,不如上次老王家的好”。 新人交换戒指的时候,表哥的手都在抖,表嫂眼里含着泪,可台下只有表嫂的爸妈在鼓掌,其他人要么在剥瓜子,要么在讨论“下次谁谁家孩子结婚,又得准备红包”。 散场的时候我碰见表哥,他挠着头说“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就两家人吃顿饭,省得折腾”。 其实也不能全怪来的人不上心,现在谁的钱包里没揣着几张请柬?同事小王十一假期赶了四场婚宴,随礼花了两千多,每场都坐不到半小时就往 下一场跑,他跟我说“不是不想多待,是真没时间,而且随出去的钱都是这个月的房租钱,哪有心情看新人讲话”。 邻居张姐更无奈,她是小区里的保洁员,一个月工资三千多,这次小李结婚她随了500,因为去年她女儿出嫁时小李随了500,“不随回去总觉得欠着人家,可这500块够我买半个月的菜了”,她还说“要是不用随礼,我肯定愿意跟新人多说两句贴心话,可一想到这钱是硬凑出来的,就没那个心情了”。 也不是所有人都只盯着人情账。小李婚礼上,她外婆坐在第一排,全程没怎么动筷子,就盯着台上的孙女看,时不时用手帕擦眼睛。 后来我听见她跟小李说“你们俩能一起吃苦,以后肯定能过好,别管别人怎么看,自己开心最重要”。表嫂的奶奶也拉着表嫂的手,把一个戴了几十年的银镯子塞给她,说“奶奶没什么好东西,这个镯子保佑你们平平安安的”。 这些老人眼里的认真,倒让我想起以前的婚礼——那时候大家在院子里搭个棚子,街坊邻居凑钱买肉买酒,坐在小板凳上听新人说悄悄话,没人计较随多少礼,只想着替他们高兴,那种热闹是从心里透出来的。 现在的婚礼好像丢了原本的意思,本该是见证幸福的场合,却变成了人情往来的“任务场”。来的人带着“还礼”的心思,匆匆来匆匆走;新人忙着招呼客人,连跟彼此说句心里话的时间都没有。 其实新人要的可能不是多少人来捧场,而是有人能真心为他们的未来高兴;来的人要是能放下“还人情”的负担,哪怕只是多听新人说一句话,多鼓一次掌,这场婚礼也会不一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十一期间,我吃了两场婚宴,我算是看明白了,没有人是真心来参加婚礼的,绝大多数人根
脚步丈量远方
2025-10-05 12:36:15
1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