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反思制造业GDP:《GDP如何掩盖工业衰退》
作者Patrick Fitzsimmons,在《PALLADIUM》上刚发的。文章挺长,反思得还挺深刻的。
作者开头就提出一个疑问:美国GDP一直升,但做的东西越来越少,认识的大多数聪明人都在做“假工作”。九十年代美国有香港或者越南制造的玩具衣服,但洗衣机、汽车、电脑等高科技商品是美国制造的。现在没啥东西是美国造的,高科技低科技都没。
另一方面,宣传说美国制造了更多的东西。失业是由于自动化,而非外国竞争,机器将人们从工厂解放,更多的服务工作是好事。机构数据说美国制造业没大幅下降,还前所未有地高。图二,美国制造业实际增加值(去除通胀的制造业GDP),1997年起增长71%,人均增长37%。
作者的发现是,制造业产出不是看实际的东西,不是钢材、CPU、汽车的数量。GDP是“政府经济学家做出的数百个武断和主观决定的结果”,如教育管理人员比教师更有生产力,或者汽车质量提高 25%让GDP增长166%。
作者介绍了GDP的收入法、支出法和增值法,进行了很多细节讨论。美国GDP用支出法理论上和增值法结果一样。但负责这事的BEA(经济分析局)认为,增值法需要对企业数据进行很详细的调查,只能五年一次。有很多从外国进口的部件,过程中需要主观估算的东西很多,最后搞来搞去扭曲很大,出现了一些离谱现象。
奇怪的结果,物品的产量下降或升得不多,“增加值”却难以置信地上升。如轻型汽车实际产量下降11%,汽车实际总产量增长39%,实际增加值增长125%。计算机CPU出货量增长94%,半导体总产量增长262%,实际增加值增长1698%。钢材运输量下降 18%,实际总产量增长 5%,实际增加值增长125%。实际轧钢量下降,但增加值增长了125%!
作者对钢铁有猜测,原因是铁矿石转向废金属作为投入。废金属接近最终产品,变成钢要的能源少多了。GDP计算就说,能源投入减少,钢铁厂以更少投入维持产出,因此增加值更大。现实是,工厂产钢减少,美国在全球钢铁价值链的地位没比1997年高,钢铁GDP增长125%是个虚假结果,没生产更多的东西,也没有更好。
另外一种古怪的增加制造业GDP的办法,是“质量调整”。如果1997年和2017年汽车增加值都是1000亿美元,但2017年汽车质量明显更好了,那将GDP增高到1100亿美元增10%是合理的。但美国统计学将1997年的增加值回溯调整,让这种增长变成了50%!
不少经济学家都有疑惑,如经济学家Thomas Rymes直接质疑GDP:“一种没有意义的虚构产出衡量标准”。
名义增加值显示,美国制造业增加值高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的总和,人均增加值仍是中国的两倍。这里有汇率的大问题,但还有更大的问题:它不是对实际事物的比较,而是对销售收入的比较。因此,高成本的劣质工厂会比高效工厂的GDP更多。比亚迪以一半的价格生产相当于特斯拉Model 3的车型。美国30000美元制造业增加值生产一辆汽车,中国是两辆。
由于关税、专利、监管或国家安全的保护,美国劣质产品高价销售,产生了极高的制造业GDP。美国制造的市政公交车价格是中国三倍,但城市必须买。由于《琼斯法案》保护,美国船只的建造成本是外国十倍。中国的制造业“名义增加值”只是美国的两倍,但实际产量是美国的四到八倍,而且质量更高。
另一个问题是,制造业产值没减去从国外进口的零部件。美国组装的汽车,有60%的外国零件。制造业的空心化比总数字暗示的还要严重。
统计的问题在于,动手脚的空间实在太大。1997年以来半导体性能提升了1000倍,如果愿意,这就能让美国的制造业总产值增加500%!如果取消计算机质量调整,美国的人均制造业总产出将大幅下降。虽然增长1698%大幅拉动了制造业GDP,但美国晶圆厂只生产全球芯片的12%,1990年是37%。LCD 面板、电路板、主板或硬盘驱动器都不生产了。美国每年进口4000亿美元的电子产品,逆差2000亿。
美国光伏、造船、无人机GDP都不低,但产业完全失败。美国制药拿手,以前是净顺差,但现在进口900亿美元出口540亿美元,仅生产国内药品中活性药物成分的53%。
最后,只有一个显著的行业做得比25年前更好,火箭生产和航天能力,SpaceX以一己之力从外国竞争对手手中抢占了市场。
文中涉及很多美国GDP的计算细节,但原理不难懂。实际产出数量、全球市场份额、进出口顺差、产业链依赖、产品质量,这些都是坏消息。美国只有制造业GDP表现还行,因为它可以人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