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秋夜,五岁的马天宇送上毒药,亲手“害”死了亲生母亲,母亲安然去世,马

脚步丈量远方 2025-10-05 16:32:12

1991年中秋夜,五岁的马天宇送上毒药,亲手“害”死了亲生母亲,母亲安然去世,马天宇却浑然不觉,躺在尸体上睡了一夜。马天宇母亲这一手很厉害,她利用马天宇的天真自杀,却让儿子一生活在愧疚当中。 没人知道,马天宇母亲走这一步前,熬过了多少个难眠的夜。 他们家在山东德州武城县的农村,几间土坯房漏风漏雨,日子过得紧巴巴。马天宇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赚的钱少得可怜,还总不着家,家里的重担全压在母亲肩上。 她身体本就弱,还得照顾马天宇和两个姐姐,白天下地种庄稼,晚上缝补衣服到深夜,长期的劳累和抑郁,把她的精神一点点拖垮了。 那年中秋,村里家家户户都飘着月饼的香味,他们家却连块像样的点心都没有。 母亲把马天宇叫到炕边,手里攥着个小纸包,里面是白色的粉末。她声音很轻,带着马天宇从没听过的温柔,说这是“能治妈妈难受的药”,让他帮忙倒进水里。 五岁的孩子哪懂什么毒药,只记得妈妈最近总说胸口疼,以为真能帮妈妈好起来,就乖乖照做了。母亲接过水,一口喝了下去,然后把马天宇搂进怀里,拍着他的背说“睡吧,妈妈陪着你”。 马天宇睡得很沉,直到第二天早上被冻醒。他迷迷糊糊地往母亲身边凑,却发现妈妈的身体冷冰冰的,怎么叫都没反应。 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觉得妈妈睡得很熟,就又躺在妈妈身边,直到中午邻居大婶来借东西,掀开被子看到这一幕,尖叫着跑了出去,他才隐约感觉到不对劲。 后来亲戚们来了,七手八脚地处理母亲的后事,有人背着他偷偷说“是喝药走的”,可他还是不懂“走了”是什么意思。 直到几个月后,父亲回来把他送到了北京的姑姑家,他才慢慢明白,妈妈再也不会抱他、再也不会叫他的名字了。 而让他更崩溃的是,长大后姑姑无意中提起,当年母亲让他拿的“药”,其实是农药,他才知道自己亲手送了妈妈最后一程。 从那以后,愧疚就像根刺,扎在马天宇心里。他在姑姑家过得小心翼翼,看别人脸色长大,十几岁就辍学去打工,在餐厅端盘子、在工地搬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他拼了命地赚钱,想让姐姐们过得好一点,也想通过忙碌麻痹自己,可一到中秋,一看到和母亲相似的背影,心里的刺就会扎得生疼。 有次采访,他说起母亲,眼圈瞬间就红了。他说自己后来想了无数次,母亲当时得多绝望,才会用这种方式离开。 她不是“厉害”,是走投无路了——她怕自己走后孩子没人管,怕孩子记恨她,更怕自己撑不下去,只能用孩子的天真,给自己的人生画个句号。可她没料到,这份“无奈”,会变成孩子一辈子的心理负担。 马天宇后来进了娱乐圈,从选秀节目里一步步站稳脚跟,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演员。他赚了钱,给家人买了房子,可每次提到母亲,还是会说“我欠她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他会默默资助贫困儿童,会在公益活动里帮农村妈妈们争取福利,这些举动里,藏着他对母亲的愧疚,也藏着他对“母亲”这个身份的敬畏。 有人说母亲太自私,不该让孩子背负这些。可只有经历过那种绝境的人,才懂她的痛苦——当生活看不到一点希望,当自己撑不住又放不下孩子时,她能想到的,或许只有这最笨拙也最残忍的办法。 她不是想伤害孩子,是想在离开前,最后感受一次孩子的“陪伴”,哪怕这份陪伴是孩子不知情的。 马天宇的故事,藏着太多底层家庭的无奈。母亲的选择或许有错,可这份错里,裹着的是对孩子的爱,是对生活的绝望。而马天宇用一辈子的愧疚和努力,把这份沉重的回忆,变成了温暖别人的力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

猜你喜欢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

脚步丈量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