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武器展开幕,朝版“东风-17”亮相,全球最大固体洲际导弹抢眼 朝鲜这回的武器展办得挺有看头,10月4日在平壤拉开帷幕,名字叫“国防发展—2025”,金正恩亲自到场,还发了言。说白了,这展览就是展示国家军工这些年的成果,各种导弹从短程到洲际的都有,覆盖了反舰、巡航、地对地类型。金正恩在讲话里直指美国最近在韩国周边加强军事部署,说这对朝鲜和周边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得通过提升自身军力来应对。 这种表态不是新鲜事,但结合展览内容,感觉朝鲜在用实际行动回应外部压力,军工技术迭代速度不慢。 展览里最吸睛的得数两款导弹,一款是火星-11Ma,高超音速类型,外形上跟中国东风-17挺像,都是采用乘波体设计,能在低空高速飞行,速度估计超过5马赫。朝鲜官方没细说技术参数,但从公开图片看,这导弹弹头部分有明显的翼面结构,帮它在再入大气层时保持机动性,躲避拦截系统。 火星-11系列本来就是朝鲜短程弹道导弹的骨干,之前有11D和11Da变型,这次Ma版加了高超元素,射程可能在500到1000公里间,够覆盖韩国全境甚至日本部分地区。开发这种导弹,朝鲜靠的是自家积累,外加从俄罗斯和中国学来的点子,但精度和可靠性还得打问号,尤其在电子战环境下。 话说回来,这玩意儿亮相时机选得巧,正好美国和韩国刚搞完联合军演,朝鲜这是在回击,显示自己有针对性武器。 另一款重头戏是火星-19,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从尺寸上看,这是目前全球现役最大的固体ICBM,直径和长度都超常规,燃料舱体特别庞大。 朝鲜去年10月底就首次试射了这款,飞行高度达到7687公里,水平距离1001公里,证明它有能力打到美国本土。 固体燃料的好处显而易见,发射准备时间短,不用像液体导弹那样现场加油,机动性强,藏在公路机动车上就能随时走人。火星-19的推进系统用的是大推力发动机,最近朝鲜还测试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版本,推力提升40%,这直接让导弹载荷增加,能塞更大战斗部,甚至支持多弹头分导式。 不过,朝鲜的热核弹头技术还没完全成熟,所以战斗部偏重,导弹整体就得做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体积这么夸张。跟中国比,朝鲜的材料和精度还有差距,但放到国际上,这已经是第一梯队水平,美国五角大楼肯定得重新评估威胁。 除了这两款,展览还摆出了不少其他装备,比如亚声速反舰导弹和巡航导弹,这些多是改进型,借鉴了俄罗斯的口径系列和中国的鹰击家族。 朝鲜军工这些年进步明显,从2010年代的液体导弹为主,转向固体和高超,测试频率高得吓人,2024年就试射了十几次。 金正恩上台后就把国防科技列为优先,建了不少地下工厂,避开卫星侦察。结果呢,朝鲜现在有上百枚中短程导弹,洲际的也有几十枚在列装,核运载能力逐步完善。 这套体系不是纸上谈兵,实战潜力大,尤其在台海或南海热点区,能牵制美军资源。 国际上反应不小,美国国务院第一时间表态,说这展览是挑衅,会加强与韩日同盟。 韩国情报机构分析,火星-11Ma的机动性让他们的爱国者系统压力山大,日本也担心冲绳基地成靶子。 俄罗斯和中国保持低调,但中俄朝三角关系越来越紧,朝鲜从俄那边拿了不少导弹技术反馈。 欧盟和联合国安理会可能又得开会讨论制裁,但效果有限,朝鲜经济虽难,但军工自给率高。 说到底,这展览不光是秀肌肉,更是战略信号:朝鲜不会坐视美军扩军,得用技术对冲。长远看,如果火星-19全系列部署,东北亚平衡就变了,美国的导弹防御网得升级,花销不小。 朝鲜的导弹路子走得稳,从苏联时代继承的底子,加上自家创新,现在固体技术追上来了。火星-19的发动机测试显示,他们在复合材料上突破了,重量减轻,射程能拉到1.5万公里以上。 高超音速这块,火星-11Ma的翼面设计简化了气动布局,制造成本低,适合量产。 当然,挑战还在,卫星导航依赖外方,精度易受干扰;再者,测试多是垂直发射,实际作战轨迹还需验证。 但这些问题朝鲜在解决,2025年计划再试几次,目标是多弹头实战化。 地缘政治层面,这事儿牵动大棋局。美国大选刚过,新政府对朝政策可能硬起来,但资源有限,中东和欧洲都烧钱。 韩国尹锡悦政府正推“杀伤链”计划,买美制导弹,但朝鲜的反制让它骑虎难下。 中国作为邻居,乐见美朝对峙分散注意力,但也得防扩散风险。 俄罗斯忙乌克兰,朝俄军售换技术,互利。 总体上,朝鲜通过展览稳住了国内军心,也给国际谈判留了筹码,未来半年内,可能有美朝接触,但前提是朝鲜别再试射。朝鲜的步子稳,技术迭代快,下一步可能是火星-20,多弹头版,威胁升级。 总之,这次展览不是结束,而是新阶段的开端。
朝鲜武器展开幕,朝版“东风-17”亮相,全球最大固体洲际导弹抢眼 朝鲜这回的武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05 21:45:40
0
阅读:65